“谢谢你们,上海医生!”
在开往昆明的列车上,一名15岁男孩突发疾病,幸得同车援滇返沪的6名上海医生及时救治,转危为安。男孩的父母连声道谢,“一下来了6名上海医生”一时传为佳话在舆论场回响。
6名医生分别来自沪上同一家医院的医务部、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消化感染科、骨科和核医学科,且大多富有小儿急救经验,组合起来堪称一个微型“急救中心”;对发病男孩而言,这是他不幸中的万幸。对医生来说,这是一场“微型”应急考验:听到列车上的寻医广播,第一时间从位置上“弹起来”源于他们的医者仁心,患者转危为安是6人协调合理、救治得当的结果。
事件本身具有偶然性,但“上海医生”却泛起舆论场的共情。透过这场“微型”的应急考验,那些曾经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上海医生是浮现在人们心底的自然联想。“上海医生”有具体的形象、鲜活的故事、动人的细节,或许每一个接触过的人心中,都有一个或一群上海医生的样子;不过时常在舆论场泛起涟漪的,是他们除了精湛医术之外的人文关怀。在这场列车上的急救中有一个细节,医生们在下车前又一次来到患儿所在车厢,仔细检查确保男孩无恙,并再次叮嘱家长带孩子到昆明尽早就医后,才安心离开。
“谢谢你们,上海医生!”氤氲在患儿父母连声道谢中的,是发自心底的信任与尊重,更是“上海医生”的温暖可触。这是浸润在上海医生日常工作中的温暖。在危急时刻,这种温暖背后折射的人文关怀之光每每令人动容。在2020年2月的武汉,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护士们曾护送一名离世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最后一程”。从病房到走廊楼梯口的50米间,护士们依次轻声告别:“老先生,一路走好!”3月,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刘凯在护送病人做CT途中,停下脚步,让已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
他们是医生,他们也是“上海医生”。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种浸润在医者身上的人文精神与城市精神、文化内涵的形成一脉相传——上海始终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曾有国际友人惊叹上海在应对突发情况时展现出的强大综合实力,而支撑强大实力的正是城市于毫末之处的用心,以及坚定践行的人民至上。
那些流淌在妙手仁心中的暖意,折射出的是上海医生的模样,一座城市的模样。
作者:苏展
编辑:苏展
责任编辑:杨健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