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百年大党正青春》全媒体党课 先导片
第六讲:不懈奋斗砥砺行
《百年大党正青春》全媒体党课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人民出版社、人民网上海频道、阿基米德传媒共同制作,将在FM93.4上海新闻广播《990早新闻》《市民与社会》节目播出音频党课;在学习强国、阿基米德APP、话匣子APP、人民网上海频道、青春上海、今日头条、看看新闻等平台上线视频党课。
【历史回眸】1949年3月23日,是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的日子。毛泽东望着连绵雄伟的太行山,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答道:“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能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历史之问】这个时候,共产党人就开始自省:取得胜利以后,会不会骄傲自满,翘起尾巴,躺在功劳簿上坐享其成?执政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
【不懈奋斗砥砺行】主讲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师 王瑶
我用“奋斗”来回答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从最初的五十多位党员到如今的九千一百多万党员,靠的就是不懈奋斗。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首先就来回顾一下,党的百年奋斗史给我们带来哪些智慧和启示。
这张图片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逆境当中的奋斗。这是1927年到1931年上海各大监狱曾经关押过的一些早期党的领导人。1927年,四 · 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后,上海血雨腥风。当时,中共中央的一些机关都在上海,许多党的重要领导人都在上海被捕,甚至牺牲了。
我们看到这份名单里面有一些人我们非常熟悉的,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罗亦农等等。而 最近非常火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就让很多年轻人认识了陈延年、陈乔年这两位,他们是陈独秀的大儿子、小儿子。
前几天,正逢清明。我带着一个班级前往龙华烈士陵园进行现场教学。我观察到,陈延年、陈乔年两位烈士的墓前有许多鲜花摆放在那里。 我 问 馆方, 为什么 最近这么多鲜花摆 放在这两位 烈士的墓前? 馆 方说, 这都是一些95后 看了这 部 电视剧 后深受感 动,自发 前来 给这两 位年轻的 烈士 献上 鲜花。
除此之外,在这些烈士中,我们还看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彭湃。
说他熟悉,大家或多或少都了解,彭湃曾在广东搞农民运动,毛泽东封他是 “中国农民运动大王”。 事实上,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彭湃是主任,负责了第一期、第五期,而毛泽东是学员。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毛泽东从事农民运动的启蒙导师,就是彭湃。
说他陌生,是因为彭湃的革命事迹大都在广东,他为什么要来上海?为什么被关押在上海的龙华监狱?为什么最后会在上海牺牲?
为什么说彭湃是毛泽东的“师父”?
让我们走近彭湃。照片中的彭湃,西装笔挺,高大帅气。他是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读过三年政治经济学的“学霸”。而这栋南洋风格的小楼,就是彭湃年少时候的家。是不是很“豪气”?
彭湃,出生在广东海丰地区的一个大地主家庭,可以说是“家财万贯的大少爷”。根据当地记录,夸张一点讲,乌鸦能飞过的都是他家的土地,家里长工短工加起来上千。从今天的角度来说,他没有什么革命目的。
但彭湃还是不管不顾来到上海,为什么?当时,上海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情况十分危机。在赴上海前几个月,陈乔年、陈延年、赵世炎、罗亦农,这些同志们都牺牲了。 他来上海,是因为党中央在上海,中央军委在上海。当时,上海的工人运动陷入了低潮,我们需要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彭湃来到上海,让上海的工人运动重新焕发活力。
1929年8月,由于叛徒出卖,彭湃、杨殷等中央军委的几位负责人在会场上被捕。而后,在公共租界被引渡到了国民党当局。当时,国民党公安局还不能一眼认出彭湃。因为他有广东口音,又刚刚从广东来到上海,他们就把汕头市市长方乃斌从广东请到上海,让他当庭认一认。
方乃斌一指认,彭湃、杨殷两个人的身份实际就暴露了,随后他们被转移到现在龙华烈士陵园后面的遗址区,原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在那里,他们戴上手铐脚镣,受到了巨大的折磨,极大的酷刑!
在这情况下,他们还通过监狱内部的一些系统,向中央传出两封信。 这两封信现在还被完完整整地保存在北京的中央档案馆, 即使是长征那么艰苦的环境,这些信都一封一封在那里,没有丢失。 这是彭湃烈士最后的一封信:
冠生及家中老少:“冠生”是当时中央军委实际负责人周恩来同志,“家中老少” 是彭湃对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称呼,就像家一样。
我等此次被白害,已是无法挽救:出卖他们的叛徒叫白鑫,没有办法了。
张、梦、孟都公开承认,并尽力扩大宣传:这是我们党地下工作的一个原则,在人证、物证、口供都到齐的情况下,你没有办法,只能当庭承认你的身份,扩大我们党的宣传
他们底下的丘及同狱的人:丘指的是狱卒, 听了他们的话之后,都大表同情
大叹气而捶胸者:为他们的命运报不平
我们在此精神很好:即便面临着马上就要有的牺牲死亡,他们还说自己精神不错
兄弟们不要因为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都快牺牲了,反过来还去宽慰周恩来,希望他要保重身体
什么是逆境中的奋斗?就如彭湃这样,即便身陷囹圄,关押起来,但依然想着如何救自己的同志,如何扩大党的宣传,如何宽慰你的伙伴不要伤心,如何思考党的未来,民族的前途,并不在意个人得失和安危。
半年消失4万人,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渡过危机?
这张表格是当时中共党员的数量统计。我发现一个细节,在1927年5月,就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之初,全国范围内党员人数大约是五万七千多人,将近六万人。仅仅过了半年,到了1927年11月,党员人数迅速下降到了一万七千多人。半年时间,四万中共党员从中国的土地上消失了。这都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他们大部分都是被国民党杀害的。
1928年6月30日,周恩来向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作了组织问题报告。他那激愤的声音久久在与会代表的心中回荡:自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以后,“中国的白色恐怖可以说是全世界历史上所绝无而仅有的残酷。”
面对严峻的白色恐怖和重大损失,中国共产党人没有放弃, 他们奋斗的勇气反而被激发起来了。如果我们不继续的话,这些先辈的鲜血是白流的,如果我们这时候放弃的话,他们就白白牺牲了,我们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把他们的梦想完成。他们擦干净身上的血,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继续朝着他们原来的目标奋进,披荆斩棘,绕过千山万水,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实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巨大转变,获得了革命的生机。
【不懈奋斗砥砺行】逆境中的奋斗或许不是最难的,因为你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如果不奋斗,就活不下去。它迫使你一定要想到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最难的是顺境中的奋斗,它让你看不清前方的路,让你感觉可以躺在大树下乘凉。
1944年,毛泽东同志就有这样的预见。他非常担忧,万一我们取得政权,会不会犯历史上李自成式的问题。在延安,毛泽东读了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很有感触,“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深感痛心,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谨慎地提醒大家,革命马上要取得胜利了,胜利后如何奋斗?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骄不躁的理性。
随后不久,我们党和军队渐渐接管了中国各大城市,毛泽东曾经的那些担忧,逐渐成为了一个真实事件。
1949年6月8日,年仅25岁的欧震奉命查处国民党空军司令部电台台长毕晓辉的私藏武器案件。当时,毕晓辉已随国民党军南逃,家中只有妻妾两人。办案人员在毕家查获非法武器之后,考虑到妻妾年轻无知,且能知罪服法,故作了宽大处理,将案子就此了结。没想到,欧震人离开了毕家,心却留在了毕家。
试想一下,一个刚刚进入大城市的“小镇青年”看到国民党军官那样豪华的寓所,内心会不会有点“羡慕嫉妒恨”?更何况毕晓辉还有两个年轻貌美的太太。同样是“军官”,“我”怎么啥都没有呢?25岁的欧震彻底迷失了。
当晚,欧震置军法于不顾,趁执行任务之际,又偷偷潜入毕家。留下的钱、留下的人,他都没有放过。很快东窗事发,上海当时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层层上报,最后陈毅市长批复,同意枪毙。
解放军刚进驻上海15天,就有干部被判处极刑?
为什么这样一位解放上海有功的军官,最后却被施以极刑?
欧震案发生在上海解放不到半个月的时候。此时,留给新生政权的是一座空有其表的城市——大量黄金、白银、外汇被“大掠夺、大抢运”至台湾,留下的是“六毒俱全”(黄赌毒、黑匪特)的“烂摊子”。国民党气焰嚣张,说在上海这个大染缸中,让我们“红着进来,黑着出去”。
正因如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上海解放前,就在江苏丹阳进行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整训,专门 告诉士兵,即将面对的大上海是什么模样。整训非常细致入微,甚至告诉士兵,进门之前要把鞋子上的灰在门垫上擦掉。还把毛泽东的“两个务必”讲得非常透彻。 谁曾想,进入上海半个月后,就发生了欧震的问题。
而上海市民看到的场 景大部分是这样的: 一排排解放军抱着枪,和衣而卧。 看到这一幕的还有当时年轻的民族实业家荣毅仁。 他感慨万分: “看来,国民党再也回不来了! ”于是,他打消迁居香港的念头,决定留在这座获得新生的城市。
这一时期,欧震事件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欧震所犯的罪行也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事实是,共产党刚刚执政,以贪污、浪费、官僚主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腐败行为就在一部分人中蔓延、滋长了起来,也冒出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李自成”式的人物。
这其中有两个人影响最大最恶劣,一个叫刘青山,一个叫张子善。为什么说他们案件重大?第一是因为职务很高,他们不是普通士兵和军官。第二他们贪污的这个额度非常大,而且生活非常奢靡。 50年代初, 党内开 展 了 “三反运动 ” , 肃 清了 这 类 “李自成”式的人物。
我们应当看到,无论对个人还是组织来讲,最难的不是在逆境中奋斗。最难的在顺境中,条件好的时候,是不是还要坚持奋斗。你是不是想躺在树下安心的乘凉,喝着大碗茶,摇着大蒲扇,渐渐睡去。 事实上,我们党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躺赢”,一切成绩都是奋斗出来的。
【不懈奋斗砥砺行】还有一种情境,既不算逆境也不算顺境,它耗时间,正如“温水煮青蛙”,让你所有的奋斗很长一段时间都看不到结果,看不到希望。这时,大家很容易心态崩了,算了,别干了,没结果啊。所以,奋斗一时不难,但要忍住孤独寂寞奋斗一世,这才是大考验。
屠呦呦女士是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2015年,85岁的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9年,屠呦呦女士获颁最美奋斗者。颁奖词当中写道:在抗疟药物研发道路上,默默耕耘了40多个春秋,屠呦呦让小草青蒿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中国神草。
很多人很难想象,研发这个药物,花了40多年时间!而且在长达4年多时间当中,她做试验是没有任何结果的,面对她的是什么?失败,再做试验,再失败,再做试验,再失败。就是这样一次一次失败的打击,她没有放弃。
很多这样的科研工作者往往不善言辞,务实低调,默默无闻,很容易不为人知。漫长岁月中,都是她与疟疾“死磕”的日日夜夜。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过这样一句话: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他们的一生,比起成名,更担心社会有没有发展,国家走得够不够远。“
这就是屠呦呦女士最好的描摹。不仅个人的奋斗要耐住孤独寂寞,政党发展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我们更是孤立无援,这时我们没有“废”没有“丧”,而是在极尽困难的情况下研制“两弹一星”、“青蒿素”,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捍卫了新中国的地位。
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回到当下,我们还需要奋斗吗?总书记2019年曾讲, ”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蹄疾步稳、奋勇前进,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 奋斗,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不懈奋斗砥砺行
奋斗,这是一个时代的命题。如何奋斗?如何从历史当中吸取那些养分,激励我们当下的奋斗?我想主要体现为“四个奋斗”:
接力奋斗。 一句话,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干到底。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十四五”的规划,非常清晰、宏伟。
共同奋斗。 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伟大事业努力奋斗,因此,没有一个人能掉队。我们要谦虚地俯下身子向群众请教,拜群众为师。
顽强奋斗 。我们现在进入了“改革深水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义无反顾推进。
艰苦奋斗。 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革命作风。环境再恶劣也不要放弃,不要被现实打趴下。我们党从艰苦奋斗中走来,须臾不可忘记艰苦奋斗。
【留声未来】10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在民族危亡之际,为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奋斗。100年后,面对更为复杂的历史大变局,继续践行初心使命,不忘砥砺奋斗。想象一下,再过100年,中国将会是什么样子?可能我们的生活超越了“生存性需求”,走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可能很多家庭实现了“财务自由”,生活更加安全、便利、舒适。那时,我们还要不要继续奋斗?
编辑:孙欣祺
来源:上海新闻广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