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与八方宾朋订下“东方之约”。
一年后,第三届进博会如期而至,新老朋友们如约赴会。东道主的守信彰显了“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参展方的守约则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如期举行的第三届进博会也没有辜负参展商们的信任。展览面积扩大近3万平方米;来自64个国家的674家参展商、1351家采购商参加大型贸易投资对接会,达成合作意向861项。“四叶草”里播撒的粒粒种子,日后将在全球各地尽情绽放。
今天,第三届进博会拉上大幕。回顾六天的精彩盛会,我们由衷感叹这份信任和回报来之不易。时值秋冬之交,北半球即将再次面临寒冬和新冠疫情的双重考验。与此同时,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创,也给全球局势带来更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第三届进博会的如期召开以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中国人不畏困难,不惧挑战。
从历史上看,不管遇到什么风险、什么灾难、什么逆流,人类社会总是要前进的,而且一定能够继续前进。莎士比亚在《辛白林》中写道,“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人类从来没有选择时代的权利,但是向来有改变命运的能力。改变命运,靠的不是与时代妥协,而是如罗曼·罗兰所言——注视世界的真面目,并且爱世界。因此,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杂音中举办进博会,就是迈出舒适区,敢于在纷繁复杂的时代中奋斗出一条开放的道路,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贡献中国力量。
奋斗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更是中华民族永葆活力的根基。5000年来,自然灾难曾在华夏大地上留下斑斑痕迹。然而无论岁月流转,时代变迁,经历了重重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不到长城非好汉。”纵然全球局势波诡云谲,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我们也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与各国共克时艰,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举办第三届进博会,既是对中国扩大开放的一次考验,也是对上海城市治理的一次历练。新形势下,上海要“进”而有为,“博”采众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真正实现以进博会谋发展、促开放的“观念溢出效应”。全新的任务带来挑战,更可能带来风险,但上海正是要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妥善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这是中央对上海的殷切嘱托,也是上海对嘱托的践行。
寒冬将至,暖春可期。第三届进博会的如期召开让世人看到了人类战胜疫情、克服困难的预期。第三届进博会的落幕也向世人许下一个新的东方之约,而这份关于未来的约定里包含了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密码。
作者:孙欣祺
编辑:孙欣祺
责任编辑:杨健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