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首批“生长模式”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在辽宁舰上开展训练。杨 皓摄
近了,近了!飞行学员张宇亮驾驶歼-15舰载战斗机调整姿态、放下尾钩、对正跑道……随着“嘭”的一声,战机尾钩牢牢挂住阻拦索,在辽宁舰甲板上划出一个巨大的“V”字。11月初,随着最后一架次飞行结束,张宇亮在渤海湾成功驾机着舰,顺利通过着舰资质认证。
航母着舰资质认证,是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获得航母起降资格的重要指标。飞行员需经过陆基起降、触舰复飞、阻拦着舰、滑跃起飞等数十个架次飞行课目考核合格后,才能获得航母着舰资质认证,加入被誉为“尾钩俱乐部”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序列。
打开座舱盖,张宇亮健步走下战机,年轻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喜悦。这批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飞行员,由海军从高中招收的飞行学员中直接培养而来。这是海军探索检验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生长培养模式的一次成功尝试,标志着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生长路径、培养链路全面贯通,“改装模式”和“生长模式”双轨并行培养全面走开,对航母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新一代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选拔培养模式,从由成熟的三代机飞行员改装,变为直接从飞行学院毕业学员中选拔的‘生长模式’。”承担此次训练认证任务的海军某舰载机试训基地领导介绍说,海军首批“生长模式”培养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通过航母昼间着舰资质认证,实现了单批认证人数最多、平均年龄最小、训练时间最少、认证周期最短的历史性突破。
海军把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作为推进转型建设的紧要大事,先后出台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一揽子”方案措施,全面调整优化相关教学、训练和保障体系。
目前,海军已逐步构建起舰载战斗机、特种机、直升机、空中战勤和无人机“五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培养路径,不断优化“改装模式”和“生长模式”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体系。
生长学员成功取得航母着舰资质认证,翻开了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养的新篇章,助推飞行人才培养驶上“快车道”,标志着海军航母战斗力建设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近年来,航母部队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舰载机出动效率逐步提升,不断拓展多种样式战术训练,具备了昼夜间攻防能力。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施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