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至今,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开街是不少市民与游客津津乐道的一件大事。大家关注的焦点,除了步行街上满目的流光溢彩,还有沿街众多“老字号”,老大同、三阳、邵万生、黄隆泰......看到熟悉的品牌集中亮相,市民及游客纷纷前来“打卡”并送上祝福。可也有人担心,等这股热乎劲过后,“老字号”们能在越发“高大上”的南京路商圈,找到未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嘛?
有这样的疑问,和近年来“老字号”的整体发展情况有关。据统计,全国有1000多家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仍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只占其中20%到30%。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现在市场竞争激烈,进口品牌、新锐品牌与“老字号”同台竞技,消费者眼光高了,选择余地也大了;另一方面,少数“老字号”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产品竞争力下滑,慢慢有些跟不上时代、不对现代人胃口。但无论如何,“老字号”是城市文化记忆的载体,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且众多“老字号”企业的兴衰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商业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研究推动“老字号”进一步活跃和繁荣,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促进“老字号”长远发展,需要讲匠心。过去“老字号”吃香,归根结底还是质量过硬。眼下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老字号”更要注重在匠心上下功夫,把传统工艺、传统口味传承好,这样才能在商场混战中维持口碑不倒,保持自身品牌辨识度,从而留住老客、吸引新客。例如,南京路上的泰康食品店、新雅粤菜馆、第一食品商店等“老字号”,每年中秋前后都有食客上门排队,甚至甘愿等候数小时,图的就是那一口“老味道”。
促进“老字号”长远发展,还要比创新。时代在发展,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适应市场需求、紧贴顾客的心。创新不仅指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还包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等。随着东拓段开街,以腌腊和糟醉食品为特色的老字号品牌“邵万生”,因为售卖西班牙伊比利亚现切火腿这一“跨界玩法”,一度在社交媒体上“刷屏”,成了备受青睐的网红店。
促进“老字号”长远发展,更重要的是要“一根扁担挑两头”。匠心和创新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做好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兼顾,对大多数老品牌来说,是帮助其焕发新生的“最优解”。今次三阳南货店的做法值得一提,它在步行街两端各开一家店,一头是老店,卖传统南北货,前来排队的多是“老上海”;另一头是新店,卖咖啡和猫咪蛋糕等各式糕点,连复古的马蹄糕也做了减油减糖处理,吸引“小年轻”争相购买。
推动“老字号”长远发展是篇“大文章”,借南京路步行街东拓的“东风”,“老字号”们不是简单在步行街上“扎堆”,而是通过继承发展、推陈出新,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与尝试。这也是沪上众多老品牌在面对全新商业格局时,积极探寻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
“老字号”复兴,未来的路很长,但我们有信心。
作者:叶松亭
编辑:叶松亭
责任编辑: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