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评论员 郭艳慧
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最近,全球媒体都不约而同地报道了一个现象:受全球疫情蔓延影响,人们的外出活动普遍减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野生动物得到了更多生存空间,自然环境也迎来自行修复的机会。人们居家隔离后,意大利威尼斯的水质开始变得清澈,近海出现海豚;有网友在南非开普敦市街头发现企鹅结伴逛街;在印度,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中国,鄱阳湖和长江部分水域也频频出现江豚嬉戏玩闹的景象……当疫情给人类活动按下暂停键,大自然启动修复模式,人们看到这一幕纷纷感慨:“这样的人与自然真好”。
一场灾难却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这无疑是一种讽刺,更值得人类反思。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大自然的家园,而扩建城市、开采资源,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已经大大压缩了大自然繁衍生息的余地,连烧数月至今没有完全扑灭的澳洲大火,因为冰川融化在漂移冰块上站立的绝望北极熊,被海洋垃圾绕颈窒息的海洋动物,都是大自然对人类过度扩张发出的无声呐喊。这些都在反复阐明一个沉重的道理:在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球上,人类与大自然是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保护地球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当是人类活动时刻遵循的行为准则。或许经历过疫情的冲击,人们对此会有更深的感悟,也会产生更加丰富的诠释方式。拒绝食用野味,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抵制塑料制品,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有赖于每个地球公民的努力。爱护地球,是在接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同样给予大自然喘息的时间,疫情中生态环境的变化已经给予人类启发;尊重自然,保护家园,人类也应当学会自我克制。疫情终会过去,但珍爱地球、保护自然,应该是人类永远的进行时。
来源:新华社半月谈
编辑:邵大卫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