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正常如昔,你的24小时是怎样的?
——早上7点起床,9点到岗,6点下班,晚上10点躺床上刷手机。
如果这个时刻有些特殊,你24小时又是怎样的?
——早上呆在家里,白天呆在家里,晚上呆在家里。
我们会说,“嗯,这也是贡献。”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种24小时——为了记录它,我偷偷地进了一个微信群,完成了整整一天的“潜伏”。我想把他们的故事,说给你听。
1. “潜入”
小丽,是我多年前因为采访认识的朋友,她是普陀区真如镇街道党群办一名工作人员。前几天,我顺便问了一句,“最近很忙吧?”——隔了许久,她发来了一张截屏:
请注意图片上的时间——凌晨2:33。
这是一个工作群。只要10分钟,也许压根不用那么久,不看手机,你就会发现群的新消息提示变成了一个省略号。只有超过99条未读信息,微信群才会显示这样的画面。我说,“能不能拉我进去看看热闹,我保证不插嘴。”
小丽在向街道领导报告了我的想法后,申请被批准了,不过也对我提出了两个条件:只能潜水+只给24小时。
接下来,就是我在24小时里,潜水的故事。
2. 白天
7:00
我被拉进了群。
似乎没人注意到一个陌生人的到来……
任务清单很快就让新消息提示变成了省略号“…”。
8:00
文字变成了一段段图片和视频,
我一度以为那句“收到”就是一个句号,
没想到它是一个开始:
上海的社区干部都是语言天才,在这段视频里得到了验证:👇
这段日子里,一个居民区6、7个工作人员一天下来要打上2000多个电话,每个人需要通过微信对点联络几百个居民,一户户排摸情况是每日标配。
9:00至整个白天
电话接不通就上门,
事情讲不清也要上门。
真光七居民区2天排摸800多户;
真北一居民区,
3天走访1091户……
小区大门口设临时出入登记点,楼道消毒,丢弃口罩的垃圾处置……群里,36个居民区轮流上传一段段简明扼要的文字和一张张现场图片,作为分时工作汇报。
在近乎刷屏般的信息中,有两类信息最受关注,它们常常引起全员的讨论:
一类是“隔离户”——如果辖区内有居家隔离对象,那里的社区工作人员都会在一片“注意安全”“要不要帮忙”的声音中开启汇报:当有些人对“隔离户”避之不及的时候,他们却要每天给隔离户监测体温、取快递、倒垃圾、电话慰问、心理安抚、解决从马桶堵塞到协助送医的各种问题,隔离人员每天微信列出什么菜单,他们就要跑市场去一样样的买回来,再送上门……
他们也同样期待着住户早日解除隔离。曾经有一位社区干部说,如果住户真的“中招”,自己也会面临被隔离,毕竟只戴一个口罩、每天上门两次的他也算是“较为密切的接触者”,“这样小区里的许多事情就更缺人手了”。
另一类是新任务——你永远猜不到当天会有什么意外,但意外一定会到来:
这天下午两点,恰逢口罩供应新举措发布,信息发布后不到半小时,全市各个区的居委会门前都出现不少居民上门预订口罩。由于事先并未与基层做好沟通,居委干部没办法马上解答,引发部分居民不满。
一阵委屈和小小的混乱过后,大家开始群策群力,陆续拟定了发布口径,最重要的是,让居民感到安心——“放心,通知明天就贴到家门口,现在不要出门过来排队啊!”直到夜幕降临。
3. 夜晚
19:00
似乎,
离工作结束还很远:
20:00、21:00……
在我稍微开小差的那十几分钟里,
微信群的新消息提示又变成了省略号:
那些夜晚的“现场直播”也依然在持续:
22:00
一个新的“意外”来临:
这可是件大事!刚刚回到家中的社区干部再次集结。大家迅速地到达“事发现场”。
抵达现场的社区干部哭笑不得——原来,这户居民兄弟两个晚上喝醉闹了起来,于是弟弟就报警说哥哥从武汉回来,想戏谑哥哥……在那里,有两个在家胡闹的醉汉,和一群匆忙赶到的社区干部、民警和医疗卫生人员。
4. “退群”
第二天7点是我应该退群的时间。毫无疑问,微信群里新消息提示,早就变成了省略号"…"。
那是新的一天。那是又一轮奋战的开始。
5. 最后的话
作为一个24小时的“观察兵”,我想替他们说一段话。如果你认可,希望能转发一下:
当听到那声叩门时,别指责我们打扰了清静;当拨打了电话没有马上接通时,请稍等一小会;当我们在张贴通知时,多看一眼;当我们在问大家的出行路径时,不要不耐烦……
都说我们是这次战役的“关键一关”,但只有和你们每个人一起,我们的忙碌才有意义。
愿我们在春暖花开时,能看到小区草坪上玩耍的孩子,广场上跳舞的阿姨,餐厅里吹着牛的朋友……我们都相信,那一天,不会太远。
来源:话匣子微信公众号
编辑:邵大卫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