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浙东台州湾不远的东海之上,有一座弹丸小岛——一江山岛,65年前的今天,迄今国共两党最后一场热战就发生在这里。
2020年1月18日,时隔65年,陆军部队第83集团军某合成旅部队官兵代表、参加一江山岛战役的陆军老战士刘石安、张林根、海军登陆大队等20余人,相聚在一江山岛战役所在地台州市椒江区,登上枫山祭奠广场,为牺牲的454名烈士献上鲜花,亲手抚摸墓碑除去灰尘和杂草,抚今追昔,缅怀烈士,铭记历史。
幸存老战士回忆起当年的激烈战况:“登陆部队60师178团2营5连第一个登岛,勇猛顽强,全连参战227人,在仅剩38人的情况下攻占主峰……”
我军首次三军联合作战
1954年,浙东沿海岛屿仍处于国民党军控制之下, 为改变台海战略态势,中央军委总参作战部及华东军区提出了以20军60师为主,组织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发起大陈列岛战役,首战直取国民党据守的一江山岛的建议,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同意和中央军委的批准。
阵前指挥
华东军区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于1954年8月27日成立了以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为司令员,浙江军区代司令员林维先、华东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聂凤智、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彭德清、华东军区海军参谋长马冠三为副司令,华东军区副参谋长王德为参谋长的浙东前线指挥部,并确定步兵20军60师178团3个营,180团1个营,高射炮兵1个团,火箭炮兵2个营及喷火兵、工兵各1部;海军航空兵7个大队、海军第六舰队、鱼雷艇、登陆运输船艇各1部和部分海岸炮兵;空军航空兵15个大队又一个中队为参战部队。
要船有船,要人有人
战前准备阶段,摆在“前指”司令员张爱萍面前最大难题是登陆装载工具远远不够,海上掩护打击力量也嫌薄弱。张爱萍一面要求华东海军成立“找船小组”,沿江沿海尽力去找,找着了谁家的就上门去动员说服,另一方面,他又亲自写信给中共上海市委领导同志,道出了缺船、缺航海员工的苦衷。
当时的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与张爱萍不但是新四军时期的老战友,接到张爱萍的信,一看是打仗需要,而这一仗能否打好又关系着上海市和整个华东地区的安全繁荣,他便连夜放下手头的工作,亲自来到江南、上海、求新等几个船厂以及炼油厂、港务局、打捞公司等单位进行动员,要求尽快将可供作战的船只修好后送到浙东前线去。
由于部分旧船本身基础就差,加上零部件缺乏,给抢修和改装增加了难度。据当年江南造船厂船艇埠闸东间工会主席回忆,当年军事任务下达后,技术人员和工人们热火朝天,提出了“要船有船,要人有人”的响亮战斗口号。当时正值一月初,气温降至零下6-7度,适逢降雪,工人全力以赴地抢修改装,有的工人将近10多天没有回家,直到家属找上门来。就这样,仅花了55天时间,上海就送来了69条船艇,还修复了登陆艇110艘,如果加上当时属于军管的上海船厂,总计送往前线的船艇达461艘。
侦查先行,突显神奇
一江山岛,这个茫茫东海上武装到牙齿的岛屿,究竟隐藏了多少暗堡、工事和暗道?准确仔细的侦查对夺岛至关重要。于是,我军第一次综合利用陆海空三军以及地方情报部门,进行了多维度立体侦察。
空军和海军部队分别对一江山岛进行了航拍侦查、渡海侦查,将岛上的工事以及火力部署摸排了一遍。
除此之外,还有一支更为隐秘的影子部队,他们的事迹虽鲜为人知,却在情报战线上作出了巨大贡献。冯钰锴,时任一江山岛榴弹炮大队副大队长,主管炮兵驻防的训练。他完整绘出了防御部署图,并把它藏在一块水泥石块里。1954年底,与他单线联系的老船工毛加寿以走私的名义到一江山岛。那天吃完午饭,同为卧底的冯钰锴副官将水泥石块搬来搬去来回把玩以引起毛加寿的注意。然后趁着没人的时便假装丢东西把石块丢给毛加寿,说:“老乡这里贝壳很多,你捡点吃吃吧。”毛加寿心领神会,成功将防御部署图送至我军。
白昼亮剑,悬崖登陆
历史上闻名登陆战,如二战期间的诺曼底、硫磺岛登陆战,均是选择在开阔的沙滩登陆。
但是一江山岛分四周皆是悬崖峭壁,自然条件极端恶劣,仅有的五六米沙滩,都被敌军严防死守。选择在狭小的滩头登陆,很有可能遭遇敌人集火打击,造成重大伤亡。指挥部经过反复观察思考,决定把主要突击队的登陆地点选在黄岩礁、海门礁、乐清礁,这三个礁就如同一江山岛伸出的三条腿。一旦涨潮,部队就可以很快接近敌人的防御中心109和203高地。可岛礁风高浪急,乐清礁的陡崖倾斜度大约是40度,而海门礁则达到了70度左右。指挥首长拿出一副眼镜盒比作登陆艇,竖起手掌比作陡崖,要求战士们倒车停靠,触到岩石后还要开足马力,成角度顶住山脚,这样登陆兵不用涉水就可以直接冲上岸去。用爬山的方法打登陆战,是我军的发明和创举。
解放一江山岛的解放军部队抢占岛岸
登陆地点的特殊性,决定了登陆方式也无法墨守成规。国际上的作战惯例是“夜间航渡,拂晓登陆。”但这对于我军第一次三军联合作战是巨大挑战,夜间如何协同作战,守军暗礁中的火力如何摧毁等难题,都是难以逾越的鸿沟,我军果断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在白天登陆。如此,即便于三军协同指挥,也利于部队攀爬作战。
密切协同,火力支援
1955年1月18日,一江山岛战役正式打响。
13时16分,海军护卫舰编队抵近一江山,进入海上射击阵地。尽管我军火力准备阶段摧毁了不少工事及炮兵阵地,但敌大量坚固的隐蔽工事并未遭到严重破坏,登陆编队依然遭受了强烈的火力抵抗。眼看登陆部队受阻,海上炮兵群分两路对南北一江山加大炮火支援。
战斗中,强击机主要负责低空打击敌暗堡和战壕。按照计划,强击机编队完成任务后要立即返航。但在收到炮火掩护地面部队的命令后,强击机编队不顾油料不多的危险,在没有弹药的情况下,一次次冒险进行无弹药俯冲,做出打击动作。不明原因的敌军一看到飞机俯冲就赶紧往地下趴,往掩体里钻,登陆部队就趁这个机会向前攀爬几米。
在炮兵群,强击机和舰载炮群掩护下,登陆部队终于逼近核心阵地。14时29分,突击营178团2营5连第一个登上一江山岛乐清礁。
“啪啪啪……”登陆部队3连1排眼看就要冲上190高地,一个巨型的钢筋水泥碉堡里突然冒出火舌,里面的敌军用一门双管机关炮将全排压制在山坡上,战士们眼看着地堡却动弹不得。说时迟那时快,喷火兵刘德云猛地扑向地堡,瞄准地堡抢眼猛力发射,火焰像一条火龙钻进地堡,机关炮瞬间哑火,烈火和浓烟从地堡的蒙口和抢眼里冒出来,紧接着,地堡里的弹药烧着了,从地堡里发出了一阵阵爆炸声。
“同志们,冲呀!”战士们立刻冲上山顶,将红旗成功插在一江山岛的制高点,赢得了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作者:周辰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孙欣祺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