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段记忆让人永远都不会忘记。1895年2月,威海卫战役爆发,日军向北洋水师最后的基地发起攻击,试图全歼剩余抵抗力量。驻扎在刘公岛的定远舰面对四面围攻激战数昼夜,在弹尽粮绝,又被日军鱼雷艇在夜间偷袭负伤至搁浅后后,全舰官兵不得不将该舰自爆沉海。
如今,距离那场战役已经过去了120余年,中国人希望能够将这艘功勋战舰再度展现在人们面前。
9月2日,“威海湾一号甲午沉舰遗址保护区域划定论证会”在刘公岛上举行。威海卫是中日甲午战争终战之地,为逐步探明威海湾内北洋海军沉舰分布情况和保存现状,自2017年开始,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牵头,联合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和威海市博物馆,开启了威海湾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并于2018年夏,在刘公岛东村外发现一处沉舰遗址。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文物登记
为进一步明确沉舰遗址性质、保存状况等信息,2019年7月~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和威海市博物馆联合组队,以抽沙揭露方式,对沉舰展开专项调查,沉舰基本可以确定为定远舰。
定远舰为清朝委托德国坦特伯雷度(该地二战后划归波兰,现名什切青(Szczecin))的伏尔铿(Vulcan)造船厂建造的7000吨级一等铁甲舰。1885年入编北洋海军后列为海军旗舰,1894年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争中主动开炮迎敌,其主炮威力与超强的铁甲防护能力在海战中有着不俗的表现,一度被誉为“永不沉灭的定远舰”。
后续的威海卫保卫战中,不幸被日军鱼雷艇偷袭而中弹受损,紧急移船到刘公岛东村外搁浅,不久即因战局崩溃主动自爆。
会场外,展示了此次调查中发现的大批沉舰遗物,为确定沉舰身份提供了大量佐证。
作者:张子杰
编辑:李伶
来源:大众报业 千钧堂 闪电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