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据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官方公众号消息,近日,市交通委(执法总队、道运局客运处)、市通信管理局(互联网管理处)的联合检查人员对“滴滴”、“美团”、“享道”、“首汽”等互联网出行平台进行了上户执法检查。美团、滴滴在吃到多张罚单之后,平台上仍然存在不合规车辆。
被罚550万仍拒不清退非法网约车
“滴滴”、“美团”或将下架!
据了解,此前在7月第一轮检查中,执法部门累计对滴滴、美团等14个平台共计检查21次,对平台未完成清退平台内不合规车辆、未全量数据推送等违法行为开出罚单114张。其中,对“滴滴出行”处罚550万,“美团出行”处罚147万。
令人惊讶的是,“滴滴打车”平台在“吃到”550万罚单后,仍在为无资质的车辆派单。从近三天的“黑名单预警”数据上看,“滴滴出行”平台上的不合规网约车辆占比均超过82%,从6月14日至今,平台对清退非法网约车的工作“置若罔闻”。
截至8月13日,“滴滴”仍未给出平台上不合规车辆的数量及具体清退时间。而“美团打车”也并不尽如人意,平台在“黑名单预警”中占比也逾15%。
2018年5月30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针对“未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擅自从事或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且拒不改正的”或者“已经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的网约车平台公司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且拒不改正的”,省级主管部门可联合通信等部门对在本省注册的平台依法作出“暂停发布或下架APP”的处罚;对注册地不在本省的,可上报对应国家主管部门后依法作出“暂停发布或下架APP”的处罚。
据通报,针对各大平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且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交通执法部门将提请通信管理部门,根据执法检查情况依法依规处置,直至作出暂停发布、下架APP或停止互联网服务、6个月内停止联网、停机整顿处置等处罚。
“滴滴”违规网约车司机闯红灯、闯关逃逸!
执法部门将其抓获
据市交通委执法总队,近日,一辆涉嫌非法客运的网约车拒绝配合执法人员检查,接连逆行、闯红灯、逼停正常行驶车辆,强行闯关逃逸!
事发后,交通执法部门立即联系公安部门落实抓捕工作,并于昨天下午将其抓获。据了解,这辆车是在“滴滴打车”平台注册的不合规网约车。目前,当事人不仅因涉嫌非法客运被交通执法部门处罚,且因其阻碍执法和转移扣押车辆的违法行为,被公安部门拘留20天。
戳视频,看案发现场↑
8月7日,市交通委执法总队七支队会同杨浦交警支队在中原路嫩江路路口设卡检查,查处一辆牌号为沪MZ1***的白色荣威轿车涉嫌非法客运,驾驶员李某收费20元,从长海医院门口搭载一位乘客准备前往世界路95号。
这辆车是在“滴滴打车”平台注册的不合规网约车,同时,他还在路边自己拉生意↑
检查现场,李某花样百出!起初拒不配合执法人员的检查询问,随后又提出金钱贿赂执法人员,希望执法人员通融一下放他离开。
更夸张的是,执法人员取证完毕,完成执法文书制作并交予李某(此时该车从法律层面已属于被行政机关实施扣押强制措施的财物),事态突变,在李某最后确认该车车内物品时,李某趁执法人员不备,突然驾车强行冲过检查岗位沿嫩江路以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方式行驶,接连逆行、闯红灯、逼停正常行驶车辆,最终沿中环高架驶离现场!
经查,李某在2016年11月曾因从事非法客运被执法机关查处,,李某在2016年11月曾因从事非法客运被执法机关查处,,李某在2016年11月曾因从事非法客运被执法机关查处,此次是第二次被查处,将面临3万元行政罚款和驾驶证暂扣6个月的行政处罚。遂造成李某抱着侥幸心理,闯关逃逸来逃避处罚。事发后,交通执法部门立即联系公安部门落实抓捕工作。后经杨浦公安殷行派出所、杨浦交警支队及执法总队七支队共同努力,以信息技术“大数据”排查手段,精准定位李某在闵行吴泾地区的暂住地,并于昨天下午将其抓获。
目前,当事人不仅因涉嫌非法客运被交通执法部门处罚,且因其阻碍执法和转移扣押车辆的违法行为,被公安部门拘留20天。
今天下午,当事人交代了被转移车辆藏匿地点,交通执法人员正赶往闵行区金领谷科技产业园,依法扣押该车。
近年来,网约车的发展没少面临问题——网约车与出租车如何互补并存,各地频现的网约车司机伤人案件引发安全担忧,逐渐提高的准入门槛也刷掉了不少网约车……
此番消息一出,
再次引发了网友对网约车的大讨论……
部分网友觉得“查得好!”
认为不合规的车辆会带来更多危险
更提出货运网约车也存在安全隐患
但也有网友表示
网约车很方便,仍是他们出行的首选
网约车是一个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新经济、新业态,在经历几轮发展阶段后,它已经渗透进人们的生活,扎根到城市的公共治理与经济生态之中。
据统计,每天网约车的订单量达2000万单,按照一辆车平均搭载1.5人测算,相当于网约车一天解决近3000万人的出行问题。
近日国务院办公室印发了《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的监管理念。
根据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蔡团结8日表示,新业态需要量身定制监管方式,不能按照传统的方式来管理;要加快网约车合规化进程,落实平台公司的主体责任,严守行业安全稳定的底线;还特别指出,要进一步优化网约车准入条件,打破“玻璃门”和“旋转门”,为平台经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毫无疑问,“保障安全”是网约车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这些年,随着监管的不断深入,网约车服务越来越正规,但新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如何监管网约车依然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对此,你怎么看?
编辑:蒋竹云
责任编辑: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