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鸡胗皮都不放过!原来上海人垃圾分类的拼劲,五十年前就有了!
日期:2019年07月04日 14:25:09 作者:蒋竹云
最近,
“今朝垃圾分了伐?”
已经代替“饭切古了伐?”
成为上海人最时髦的打招呼方式
对于垃圾分类,
上海人民的拼劲着实令人佩服
同时,一些阿姨爷叔也不禁怀念起
他们小时候的“垃圾分类”
原来,上海人对垃圾分类的拼劲由来已久!
微博上有一位上海阿姨这样自豪地说:
“我们小时候垃圾分类就已经世界第一。那时每隔一两条街就有一个废品回收站,大到玻金塑纸衣,小到乌壳鸡胗,乃至头发,连吃剩的猪肉大骨都是回收的对象。每个垃圾站旁边都有一个大缸用来收集餐厨垃圾。”
世界第一?
小文第一反应也很吃惊
仔细一查
这倒也并非完全信口开河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由于当时物资的极度匮乏,
每个家庭都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很长一段时期里,
我国在垃圾分类的理念上领先世界。
早在1957年7月12日,
《北京日报》头版头条就刊载《垃圾要分类收集》一文。
那时的人们就已经开始把
牙膏皮、橘子皮、碎玻璃、旧报纸等按照要求,
分门别类送到国有的废品站卖钱。
相信上点年纪的人都还有记忆,
这是上世纪在中国常见的国营废品回收站
↓↓↓
据说当时还有外国人
特意来中国学习如何垃圾分类呢!
那么,当时有哪些热门的可回收物呢?
小编搜罗了一番
最令人记忆犹新的还是牙膏皮了
收集起来不仅可以换糖、换泥人
能被回收来制作铝锅、铝勺,俗称“倒铝锅”,
烧出洞来的铝合金锅
用牙膏皮补一补就又能用了!
这是因为在早期的时候牙膏皮
都是铅、铝、锡等金属制作而成的,
因此回收的价值比较大。
回收后可以把它们溶解,
用来制作一些金属物件。
也有网友提到了玻璃酒瓶
小文依稀也有这样的记忆:
买啤酒时要多花几毛钱押金,
回头把家里的空啤酒瓶收集起来
送到商店里,
就能获得几元零花钱啦!
事实上,
这和德国最为人称道的垃圾分类制度之一
“退瓶费”制度如出一辙
在德国,人们只要将饮料瓶收集起来投入超市里的自动回收机,便能在超市收银台获得“退瓶费”。但“退瓶费”并非对主动退还塑料瓶行为的额外奖励,而是消费者购买饮料时已经支付的“押金”。
例如,购买一瓶0.59欧元的矿泉水,要额外支付0.25欧元的押金,有时押金甚至比饮料本身还贵。这便敦促人们主动退还可回收的饮料瓶,否则就拿不回押金咯~
该项举措于2003年正式推广,到2012年,德国的塑料瓶、易拉罐等回收率高达98.5%,而这一举措也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以实施和推广。
当年的铝制牙膏皮和空玻璃酒瓶
按现在的分类标准来看,
属于“玻金塑纸衣”,即“可回收垃圾”,
人们乐于回收很好理解。
不过,你知道吗?
当年人们还会搜集橘子皮、甲鱼壳、鸡胗皮!
原来,这些都是可以入药的材料
因此也可以卖钱
虽然那时的垃圾分类
主要是依靠节约意识,
但上海人的拼劲一直没有变!
不过也有网友反思
几十年前我们能做到的
为什么现在就变成一件难事儿了呢?
有些网友认为有一个原因可能是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
人们不屑于那几个小钱了
确实
如今的人们已经不会在乎
一毛两毛的小钱
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清洁环保的生活环境
是人人渴望拥有的财富!
勤俭节约,废物利用
也依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今在上海,
每 16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就可以堆一幢金茂大厦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置
势在必行!
相比五十年前,
城市管理水平和垃圾处理技术
都在不断提高,
如果大家都能拿出当年
“连鸡胗皮都不放过”的拼劲,
重新拾起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相信“垃圾分类”之路将更为顺畅。
垃圾分类,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
作者:蒋竹云
责任编辑:王秋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