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正式启动
据故宫博物院官网消息,2018年10月10日,在故宫博物院建院93周年、“平安故宫”工程实施五年之际,“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正式启动。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北京市副市长王宁、北京市海淀区区委书记于军等领导及相关参建单位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了启动仪式。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海淀区西北旺镇西玉河村范围内,是“平安故宫”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项目总用地面积62.01公顷,总建筑面积102000平方米(不含新增地下车库200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文物展厅35000平方米、文物修护用房20000平方米、文物库房23000平方米、数字故宫文化传播用房9500平方米、观众服务用房2500平方米、综合配套设施用房12000平方米等。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成后,将有效扩大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展示数量,为大型文物提供展示空间,同时运用先进建造技术提升展示水平。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内还将形成故宫文物修复和安全保护的平台和中心,为故宫博物院提供更先进安全的文物周转储藏空间,提供更完善的学术研究设施,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先进、舒适的文化享受等公共服务。目前,该项目正式开展现场地质勘查和考古勘探。
雒树刚部长要求, 在“平安故宫”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树立精品意识,全面贯彻精细化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敬业奉献的工作精神,加快推动项目进展,确保文物安全和故宫安全。在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统筹组织,精品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万无一失。
单霁翔院长介绍,故宫博物院北院区最重要的功能是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用以解决故宫博物院大量大型珍贵文物,例如家具、地毯、巨幅绘画、卤簿仪仗等,因场地局限而长期无法得到抢救性保护和有效展示的问题。同时把文物修复的传统技艺,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能展示给观众,使社会公众可以参观文物藏品保护修复的过程。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中面积规模最大的是展览空间,通过大规模的现代化常设展厅和一系列专题展厅、临时展厅,使展示文物数量有望超过故宫博物院本院的展品数量。此外,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内建有一座古典宫廷园艺中心,在大自然中重新振兴紫禁城宫廷园艺,使传统技艺得到传承。同时,建设数字博物馆,使故宫博物院数字技术能够得到更大范围地展示。
建成后的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将与故宫博物院本院统筹规划,全面提升故宫博物院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播和服务观众的能力,促进实现故宫博物院的可持续发展。预计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开放以后,每年将迎来不少于300万的观众。
“平安故宫”工程实施五年
“平安故宫”工程于2012年由故宫博物院酝酿提出,2013年4月国务院批准立项,成为重大文化建设工程。“平安故宫”工程旨在全面提升故宫博物院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播和观众服务能力,实现对故宫的完整保护和故宫博物院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设、地下文物库房改造、基础设施改造、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院藏文物防震、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等七个子项目。工程的最终目标,是在2020年,即紫禁城建成600年之时,基本实现故宫博物院进入安全稳定的健康状态,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迈进世界一流博物馆行列。
2017年初,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考察“平安故宫”工程进展情况,肯定既有成绩,要求确保质量,强化精品意识。2018年是“平安故宫”工程后半程的关键一年,诸项工作进入到实际实施和攻坚克难的阶段,七大项目稳步推进。其中,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设项目,于2017年1月取得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立项批复,即将开展现场地质勘查和考古勘探;地下文物库房改造,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初步设计概算获国家发改委批复,2018年4月启动建设;基础设施维修改造,一期(试点)工程于2016年11月开工,项目持续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室外陈设基础信息采集、文物建筑监测系统第一期建设、观众动态监测二期项目完成;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项目综合应用系统,具备上线试运行条件,文物藏品技术防范系统项目开启系统搭建工作;院藏文物防震,完成一批陶瓷文物库房的密集柜改造,确定阻尼减震方案和钟表库、盆景库隔震方案,开启地面文物库房改造;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故宫文物医院对外开放,加强文物藏品修复保护力度,接待专业考察和参观数千人次。
本次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故宫博物院向着成为世界一流博物馆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将作为一个独特的现代化的博物馆,为公众提供精彩丰富的文化体验,延伸和强化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职能,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贡献力量。
《国家宝藏》第二季10月9日在故宫正式启动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打造的重要精品项目之一,《国家宝藏》第一季以前所未有的“纪录式综艺”节目模式,创造性地践行了“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精神,获得了社会各界及海内外的热烈反响。
历经半年多的探索磨砺,备受期待的《国家宝藏》第二季于金秋时节再次吹响持续打造精品节目的号角。10月9日,第二季节目启动仪式在故宫博物院成功举行。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党组书记慎海雄,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丁伟,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人民网董事长卢新宁,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等出席本次活动。
共同怀揣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赤诚,《国家宝藏》第二季继续由央视和故宫两大文化体强强联手,全新加入河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山东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从第一季的八大博物馆(院)手中接过了讲述中国故事、让国宝活起来的接力棒。同时,节目还得到了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中宣部国际传播局、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以及各界媒体、机构的大力支持。
现场,《国家宝藏》第一季九大博物馆(院)馆长共同为《国家宝藏》准备了一幅字“长似少年游”。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说:“这五个字是从书圣王羲之的摹写书法中集字而来,表达了我们对《国家宝藏》这档节目的祝福。‘长似少年游’,是希望我们伟大的中华文明,古老而生机勃勃,出游五千载,归来仍是少年!同时希望《国家宝藏》节目可以不忘初心,一直做下去!”
>>> 链接
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
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1年),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最后两个朝代。两朝宫廷,既指是明清帝王使用的皇宫,也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作为整个明清史的一部分,以对帝后活动,包括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饮食服饰等问题的研究,向人们展示这五百多年来明清帝后多姿多彩又冷酷残忍的生活画卷,同时,揭示了最高统治者统治权术、言行起居等对国家民族兴衰和社会生活走向的影响。
编辑:邵大卫
来源: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