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传统京味儿话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看家戏里还少不了一部“法庭大戏”《哗变》。“十一”国庆黄金周,北京人艺毫无悬念地给出了重量级安排:经典话剧《哗变》再登首都剧场,于今晚起至11日,演出十场。
《哗变》已经上演了整整30年,每一轮的演出都一票难求,一部作品能引发观众三十年不变的观演热情,已经成为一种现象。
更为特别的是,这部人艺史上的重量级作品,还和一位刚刚故去的艺术家有关——朱旭。
《哗变》是一场唇枪舌战、精彩万分的法庭大戏,同时也是一场阳刚味十足的“男人戏”。剧中机智微妙的人性刻画和戏剧内涵全靠语言展现,颇见演员的舞台功底。全剧也没有一个女角儿,清一色的男性,尽显军人的威严刚毅,极具舞台震撼力。
它改编自赫尔曼·沃克的普利策获奖作品《凯恩号哗变》。这部作品以“二战”时期真实事件为背景,揭露了在残酷战争环境下被压抑的人生的一次抗争,刻画了当人性中的真实、军人的荣誉与美国制度在道德上的缺陷发生碰撞时的遭遇,深刻而犀利。
以副舰长玛瑞克为首的哗变一方,到底是富有责任感和正义感、救军舰于危难之中的英雄,还是阴谋蓄意叛变的暴徒?舰长魁格,是个刚愎自用的独裁者,还是懦弱胆小的怕死鬼?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立场,战争或许能判别出人们的无畏和胆怯,但人类却不是为战争而活着的,这是作家赫尔曼·沃克留给人们的思考。
不久后,这部小说被沃克改编成话剧《哗变》,在纽约百老汇乃至整个欧美引发轰动。1988年,英若诚将其翻译成中文,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邀请到美国名导艺术家查尔顿·赫斯顿执导此剧,经过中美两国成功合作,艺术地展现了军事法庭审判的完整过程。
人艺著名演员吴刚回忆了首演时盛况,“如果要有一个形容的话,估计能把首都剧场的顶棚给掀翻了。”
资中筠先生曾说,《哗变》充满美国法律程式和术语,而且不断重复,在表演上不允许有什么花招。如果不是朱旭、任宝贤那样的真功夫,观众非睡着了不可。但是当时我以及全场观众都被那大段大段的台词深深吸引住,至今想起来,那几个人物在脑海中的形象还栩栩如生。这样的演员不是人人能当的,单是这台词的功夫,也决非一朝一夕练就。
表演艺术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朱旭在人艺的话剧舞台上表演了60多年,留下了无数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其中,《哗变》是他最为经典的演出之一,足以载入中国话剧舞台的史册,更成为无数“人艺人”、青年演员和后来者效仿、学习的典范。
首演版由朱旭、任宝贤两位老艺术家搭档出演,朱旭饰演魁格,任宝贤饰演为魁格辩护的律师格林渥。虽然格林渥才是整台戏中把握节奏的关键人物,但朱旭所饰演的魁格舞台表演丝毫不逊色。他对这个人物的细致处理,也奠定了此后“魁格”这个形象在全剧中的地位。
1988版《哗变》的表演无疑是殿堂级的,整场话剧只有两个场景,审判法庭(占到全戏的90%)与基弗的庆功酒会。所有的故事,冲突几乎全部都是靠着台词推进。朱旭老爷子饰演的魁格舰长有一段八分钟的独白,其震撼完全不亚于一场台风。
而饰演格林沃的任宝贤,天生的演员,虽然相貌平平,在舞台上却是熠熠生辉,一人千面。
2006年,重排版的《哗变》上演,曾经的副导演任鸣担任重排导演,冯远征、吴刚、王刚、王雷等中青年演员接过这部已经赢得无数赞誉的经典名作,到今天已经过去12年。
《哗变》被称为话剧舞台的教科书与试金石。能够走进《哗变》剧组的演员无一不认为自己是幸运的,
在首演版中只客串过几场“玛瑞克”吴刚,如今因为“达康书记”广为人知,2006年凭借自己的努力,拿下了格林渥这个角色。“这个戏中所有的演员都是坐着的,只有格林渥是可以走动的,他可以调动所有人,整个戏的节奏都是他来控制,这对演员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锻炼和挑战。而且台词量也极大,台词的轻重缓急怎么下套、怎么让对手进来,这都是功夫。”吴刚说。
当年,朱旭担任了复排版的艺术顾问。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哗变》复排总导演任鸣说,朱旭几乎给每个演员都讲过戏、讲过人物,他给演员指导的时候,从不规定演员该怎么演,而是把首演版导演查尔顿·赫斯顿当时是如何指导他们的细节还原给演员。
在朱旭眼中,《哗变》是难得的好戏,出色、出彩、出演员,直到他去世前不久,仍心系着这部话剧。有一次任鸣去病房探望他时,朱旭忍不住向他询问《哗变》国庆演出的准备情况。
“《哗变》让我知道什么是正宗的话剧。”导演任鸣曾多次这样表示。2012年8月,人艺学员85班“五虎将”再度齐聚:冯远征、吴刚、王刚、高冬平、丁志诚同台演出这部话剧经典。因为这个戏太受观众欢迎,此后几乎每一年都要亮相一次。而就在今年年初的剧本朗读会上,人艺青年演员杨佳音、周帅、王宁等再度出演了这部作品,一步步走近这部心中的经典,也继续传承着北京人艺“从经典中来,到舞台上去”的艺术魅力。
作者:童薇菁
制作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