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业高度集聚、高层建筑和重要设施高度密集、轨道交通承载量严重超负荷,再加上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技术创新中的不确定性等,很多过去的“城市问题”、已经演变成为“城市风险”,一些不太受关注的领域可能正在滋生潜在的“城市风险”,这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极大的威胁。昨天,“2018城市风险管理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
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在发言中指出:“我们过去在安全管理平台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一定的基础,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办法,但是在综合预警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这应该成为今后城市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
综合预警平台建设的内容主要有:集风险管理规划、识别、分析、应对、监测和控制的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评估系统;在统一规范的标准基础上,加强各行业与政府间的安全数据库建设;整合各领域已建风险预警系统,构建覆盖全面、反应灵敏、能级较高的风险预警信息网络;形成城市运行风险预警指数实时发布机制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分享了他的实践案例。在清华大学的相关合作项目支持下,合肥市于2017年启动“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对市内822公里燃气、739公里供水、254公里排水、201公里热力、14公里中水等管网,以及51座桥梁、5.79万部电梯、150公里河流水环境、58.5公里综合管廊进行7×24小时值守运行、监测,每天采集数据达500亿条。
“项目总体实现了对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并适时动态扩展,做到了一张图掌控全局,建立了直观可视化的预警体系。”范维澄说。
此外,论坛上,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组织编撰的《城市风险管理丛书》首批四本分册——《城市安全风险防控概论》《城市水安全风险防控》《城市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风险防控》正式出版发售。
丛书作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中的重大出版工程项目,为致力于投身城市风险管理的青年学生、为目前正在从事城市风险管理的实践工作者提供了一套权威的参考书。
作者:张晓鸣
责编: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题图: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