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终岁末,许多备考的高三考生家庭便开始忙于研究填报志愿的事了。面对志愿表,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往往喟然长叹,无法取舍,究其原因,很多学生虽然已经寒窗十年,却从未认真思考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志愿表上那些专业的真正内涵也只是一知半解,这反映出时下一个错误的认识,即只有不升学而马上就业的学生才需要职业教育。其实,职业教育对于有意考大学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对大学专业的选择是基于对自身专业兴趣的了解,而如果对任何专业和职业都没有起码的接触,也就无从发现自己的兴趣倾向和能力倾向。
就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在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尤为重要。尽管很多学校开设了类似课程,却没有取得相应成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围绕就业能力的培育而开展职业教育。许多学校早在前几年就已经开始渗透职业教育,但面对繁重的学业和中考、高考的压力,学生们往往更注重考试成绩,并不把职业教育当一回事。而学校也因为繁忙的教学业务,对职业教育的落实仅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层面。许多学校把职业教育当做课外兴趣课安排,内容较为单一,很多课程内容仅仅是理论普及和讲解,让学生只有理论上的大致概念,无法形成有效的思考。
就业能力的塑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从中学抓起。为此建议:
1、制度先行,推动职业教育进课堂,帮助学生塑造职业目标。
在理念上要把职业生涯发展与学业和个人、社会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通过相关制度,确立职业教育课程的课时安排,并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系统介绍职业理论、职业技能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职业有全面深入的理论认识。同时要改变教学模式,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将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改单一接受式的教学为发现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把职业目标的塑造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推进职业教育多样化,树立职业信心。
要树立学生良好的心态和职业信心,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方面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个性、学习方式和职业爱好,另一方面通过职业领域指南,介绍几大职业领域的价值、必要技能等。此外,还要增加职业体验的相关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职业和体验职业的过程,锻炼自己查找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适应社会、与人交往和与人合作的能力等。通过“走出去”的方式,与企业合作,广设平台,让学生模拟体验实际工作的环境,消除职业陌生感,提升职业信心。
作者:方牧坤
责任编辑:王胜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