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金融改革未来的大方向,是融入全球的金融体系,在开放的金融体系下实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同时要实现金融的稳定。”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昨天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正是因为以开放推动改革非常关键,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前沿将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的开放是金融的开放,是对全世界金融市场的开放。”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在这一历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基本建成了开放的现代化金融体系,金融竞争力显著提升,而且在经济转轨中保持了对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实现了宏观经济金融的总体稳定。
作为多项重要改革政策的亲历者,曹远征此次在沪谈的最多还是40年来的金融改革历程,“在1978年以前,中国采取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条件下是没有金融的。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在金融方面是两项任务:第一,建立独立于财政的金融体系;第二,对金融机构进行企业化改造。”
他把整个改革历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1978年至2003年,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独立于财政的金融体系。第二阶段是从2003年至2012年,中国银行业进行商业化改造的阶段。而第三阶段是2012年以后,进入自我发展壮大的阶段,目标是建立市场化、国际化的现代金融体系。“过去40年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在2004年已被认为是“技术性破产”的金融机构,却成功经受住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这是金融改革最大的成就,”曹远征说。
那么,中国金融改革的未来如何演绎?“当前,中国金融开始和发达国家一样面临同样的问题,比如说去杠杆,要宏观的审慎管理;中国金融要开放,人民币要国际化,这个是国际方面的安排等等。这些都是新的历史使命,未来的中国金融是面向全世界的金融,是开放的金融,在这一点上,上海有着特别的意义,上海自贸试验区更是至关重要。”曹远征指出,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它的开放是金融的开放,是对全世界金融市场的开放。
他同时表示,如果从中国金融下一步改革来看,至少有三个任务要做,第一个就是利率市场化,第二汇率市场化,第三就是资本项下的开放,人民币全面可兑换。这三个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人民币全面可兑换,汇率才可能自由化,利率才可以市场化,也只有这样中国金融市场才能实现全面开放,国内外金融机构全面参与,“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任重而道远,下一步过程中以开放推动改革非常关键。”
作者:唐玮婕
编辑:李静
责任编辑:朱伟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