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需要多元主体参与问题解决。社区,作为城市微细胞,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所在。最现实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在这个场域轮番上演。如何通过民主协商解决这些社区矛盾,基层共治自治之路又该走向何方?2018年浦东社会治理论坛今日下午顺利召开,高校专家学者、政府代表、基层代表共同探讨在党建引领下,如何吸引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构建现代化治理格局,棋差几招?
不少专家提出,在过去几年社区治理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有待提高、居民的社会参与渠道和领域亟待拓宽、基层社区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
浦东新区社会建设研究会会长鲍宗豪认为,全球卓越城市需要卓越的经济社会人文环境,而卓越的人文社会环境则需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他看来,上海要构建“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现代化治理格局还要直面三大挑战。
其一,伴随快速城市化而出现的人口快速集聚、公共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等而引发的“城市病”。其二,新型社会风险对社会治理提出新问题、新挑战。新科技的诞生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人类社会进入现代“风险社会”。这些新问题考验着上海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的社会治理能力。其三,“大数据”、“智能化”对社会治理的挑战。传统社会治理方式无法把握大数据时代社会发展的精确性,无法满足不同社会主体的多样化和差别化需求。
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关键在于寻到需求“交汇点”
洋泾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山宝在论坛上分享了洋泾街道关于区域化党建引领下参与式社区治理新模式的探索实践。想要培养居民社区参与意识就要从他们共同关心的“交汇点”入手。
以洋泾街道凌多小区的环境治理为例,凉亭及周边绿化带一直是脏乱差的卫生死角,居民们想要改造的愿望由来已久。阳二居民区党支部便顺势而为,以凉亭改造为抓手,采取居民自治、物业辅助、街道支持的模式积极开展美丽家园建设。
拌水泥、砌花坛、搬花箱、选花苗……小区中热爱种植、拥有园艺特长的居民趁此机会“大展身手”。综合考虑存活率和养护成本,应该选择哪些绿色植物?社区居民们亲自动手,自建雨水收集器、宠物粪便餐厨垃圾堆肥、喷淋系统,一个生态环保、可持续、可复制的崭新小区绿化升级路径就此摸索出。
而惠南镇的“惠民医盟”项目也是一场回应居民医疗资源需求的“及时雨”。随着大居人口的不断导入,居民对医疗资源需求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惠南镇党委与区域内14家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区域共建形成“惠民医盟”党建项目,至今已组建了医护志愿者队伍600余人。通过与社区孤老、残疾人家庭开展帮困结对,开展健康宣教等活动,将医疗服务送至惠南镇各个角落。
如何成就社会组织繁荣发展之景
一组数字勾勒出塘桥街道社会组织发展的欣欣向荣之景:2009年街道内的41家社会组织,发展至今已经增长至131家,其中民非111家、社团16家、基金会4家,占浦东社会组织总数的约6.7%。体量庞大的社会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涉猎广泛,既有社区养老、公益慈善,也有就业、物业等诸多领域,已累计服务社区群众19.8万人次。社会组织已然成为塘桥街道内参与社区建设、服务民生的重要力量。
谈及社会组织何以在塘桥如此具有活力,塘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沈英认为,这与塘桥街道针对居民需求,改变政府定向购买服务方式息息相关。去年,塘桥街道首次改变以往指定或定向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公开发布,确保需求项目公开透明。今年,塘桥街道还进一步形成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购买服务模式,精准对接“家门口”服务和社区居民“急难愁”问题,通过购买引进了7家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提供涉及业委会组建、物业矛盾纠纷调解、缤纷社区建设、美丽家园建设、垃圾分类、垃圾厢房改造、文化团队专业老师辅导、干部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项目。
以塘东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试点的“爱心三点半”项目为例,该项目先后引入海皮家园、携手同行等9家社会组织,为社区周边的适龄小学生提供放学后学习、娱乐、成长的一套完整的公益晚托服务体系,受到社区年轻父母的热烈欢迎。
作者:王嘉旖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