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拉斯·彼得·汉森教授的行程有点繁忙。刚刚在陆家嘴论坛上发表完精彩演说,又紧接着作为重磅嘉宾亮相今日开启的2018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中国年会。作为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汉森教授在上海展示了一位经济学家的多样风采。在复旦大学的校园里,面向在场的计量经济学学生和专业人士,汉森教授十分“学术”,为他们阐释了在宏观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的嵌套力学模型如何应用。而在陆家嘴论坛的现场,他又抛开这些冰冷的数学模型,告诉人们,他更期待一种更为简单明了的方式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复杂金融环境。
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历时两年完成,长达数百页,其中涉及内容广泛而复杂。纵是如此,该文件在执法层面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毋庸置疑,金融市场监管是个令人们长期头疼的问题,聚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最强大脑”,都未必能一朝解决。汉森教授对此抱持更乐观的看法,他认为,复杂的问题并不一定需要复杂的解决方案,往往越简单、越透明的解决方案能够更好地避免政策带来新的不确定性。“美国给世界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希望中国能够让世界变得更加简单。”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奇迹”震撼着世界,在感叹中国已取得的一系列经济成就之时,汉森教授还在思考未来中国如何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央行将大幅增加小微企业再贷款再贴现的额度。汉森教授同样认可小微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这一点,几乎成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共识。以美国、日本为例,其小微企业对经济贡献率已达50%,对就业贡献率达60%至70%。视线调转回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小微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已有2000多万小微企业法人以及6000多万的个体工商户。这些小微企业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0%以上,并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
汉森教授认为,小微企业将是未来中国和美国成长的基石。而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仅依靠部分国有银行来提供并不足以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我们必须鼓励私营部门的创新,现在中国的很多关键领域里会看到金融可获得性和融资机遇越来越多。”私营部门的融资创新引发了人们对于产生系统性风险的担忧。但在汉森教授眼中,系统性风险固然应当考虑,但更要防范可能出现的“过度监管”。只有平衡好监管和创新的关系,才能使新行业、新业态拥有蓬勃发展的沃土。
想要降低风险是否就意味着选择那些毫无风险的投资项目?从过去曾有过的实践而言,那些成功的技术投资都带有风险性。“不确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汉森教授无法想象宏观审慎监管做到堪称“完美”的画面。试想一下,监管者能够在宏观层面拥有极强的洞察力,可以非常好地监管大型、复杂的金融机构。汉森教授认为,那时人们会更担忧政府为大机构提供隐形担保。
市场纪律性的存在至关重要。在一个良好的金融体制里,企业可以容忍失败,甚至因为失败率的存在可以督促人们表现得更好。在汉森教授看来,如果处处为别人提供担保,就无法保证金融市场的纪律性。
作者:王嘉旖 赵松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