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这6平方米的临街店面自己用,他的饭店会更宽敞些;或者还像原来一样做烧烤摊,最起码每年八万多元的房租可以赚回来。去年6月,从东北老家来沪工作18年的艾明,把自己崮山路649号饭店的1/5店面拿出来,和洋泾街道工会一起,重新装修,配置必要的用具及电器后,开放给环卫工、交警、辅警、协管员、快递员、送餐员等户外职工使用,让他们渴了、累了也能歇歇脚、喝喝水、热热饭、避避雨、取取暖、充充电。
这是浦东新区首家、全市首批正式挂牌的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原是艾明“精作记”饭店的一部分,现在辟成独立门面,落地玻璃门墙,虽然空间不算太大,但整洁明亮。里面有空调、电视、微波炉、邮政信箱、饮水机、净水器、应急药箱;沿墙是简洁的吧台设计,可以放随身物品;配着八把高脚凳;几个插座上拉着拖线板。墙上的免费无线上网账号和密码旁,张贴着站点服务项目介绍和服务公约,列明服务对象、服务承诺、进站须知、服务时间、监督方式、服务类型等。
洋泾街道综合协管员欧阳师傅正在站里接水、喝水、歇息。他说,“有这个站,我们方便很多,全天有热水喝,有地方避雨、坐坐、歇息。”欧阳师傅和同事只需要带着空水杯上班,需要时再过来接水;电器也都可以自由使用。
艾明任接力站站长。他告诉记者,接力站服务对象有快递小哥、送餐员、出租车司机、交警、城管队员、市政维修人员和建筑工人等户外职工;每天从凌晨4点开放至夜里12点。现在,每天有五十多名户外职工进站休息、充电、喝水,夏天和冬天使用频率最高。
工会、艾明、社区党校、社区学校、公益基金会、志愿者等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分别给使用站点的户外职工提供工会服务、法律咨询、工会会员卡登记、手机和电瓶车充电、微波炉热饭、热水和wifi、教育文化服务和共享冰箱、火车票代购等服务。
“我们每天从早晨5点工作到下午5点,早饭和午饭都自己带,以前常常吃冷饭;遇到下雨和冬天下雪,就在公交站牌下躲一躲。”负责崮山路(羽山路到张杨路)清洁的环卫工侯玉良已在这里工作了4年。以前,他也会进艾明的饭店去冲茶、倒水;下雨时,艾明也会叫他和其他户外工作的人进店。“人家在做生意,老是进去总归不好意思的。”侯玉良说。
当被人问起为什么筹建接力站?艾明回忆起自己的故事。2000年,他从东北老家来上海找工作。下了火车,兜里只剩下100多元,举目无亲,一个人也不认识。艾明在上海火车站南广场随便上了一辆车——原来的584路,一直坐到崮山路649号对面的公交站台下车。自那时起,他一直在洋泾街道打工,洗碗、做服务员、买菜、切菜、炒菜,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2004年,他创业自己的小餐馆。如今,他在附近买了房子,4岁的女儿也出生在这里。
“18年了,这里跟自己家是一样的,熟悉有感情。”艾明说,“一路走来,洋泾街道好多邻居和好人心都帮过我。看着室外工作的人那么辛苦,也想起自己当初打工、创业的艰辛,就想做点什么,开这个爱心接力站也是为了回报那些关爱吧,‘吃水不忘挖井人’。”
“我每天早上三四点钟就来了,艾明起得也很早,四点多去买菜、做准备。但他看我来得更早,就给我配了一把接力站的钥匙。早上我开门,晚上12点没有人用时他锁门。逢年过节,艾明还会请我和其他户外工作的去店里聚餐、吃年夜饭,每年除夕都要摆好几桌。”侯玉良对艾明赞不绝口,“这个小伙子人特别好!”
去年春节假期前买火车票时,很多打工者都聚到接力站,艾明一个个帮他们抢。这里还有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资助的方便面、果冻、零食等食物,户外职工、社区老人、困难群众等有需要的,都可以自助扫二维码免费取用,艾明根据缺货情况及时与绿洲公益联系补货。
爱心接力站内有一本意见簿,密密麻麻有很多留言,都是赞美和感激的话,满满的正能量。一位署名“一个外来务工人员”的使用者留言:“感谢工会为我们外来务工人员创造一个温暖小站,体现了上海的城市温度,我更加爱上海了。”
目前,本市已挂牌600家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记者了解到,今年本市还将在户外职工工作相对集聚区域的沿街,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新开辟至少400处爱心接力站,方便户外职工就近、就便使用。
作者:李静
编辑:孙华 薄小波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