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青团总是备受青睐的一款时令小点。近来,在网红青团层出不穷的市场上,有一款“马兰头青团”格外引人注目。许多人经过沪上知名老字号餐馆时,总会忍不住买上一盒。许是马兰头身上的春天印记太过鲜明,总让人有种在“吃春天”的错觉。咬上一口,馥郁的香气四散开来,也将人一下子带回了挖野菜的童年无忧时光。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田野乡间的野菜也仿佛在发令枪的一声令下开启了“赛跑模式”。疯狂生长的各类野菜成就了春日里的短暂美味,也是物质不丰年代里大自然给予人们的最好馈赠。
姆妈这一代人对于挖野菜的记忆依旧清晰无比。油菜田梗边是马兰头的聚集地。它们一丛一簇,挨挨挤挤地长在一起。因为乏人除草,这里的马兰头就此肆意生长。放学后,与三两小伙伴们相约,一道带上几把小刀作为工具,春日余兴节目就此开始。一刀下去,就是一把鲜嫩的马兰头,而调皮些的孩子直接弃用工具,用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掐,细嫩的马兰头便轻巧地钻进了掌心。不一会儿,采摘好的马兰头便铺满了整个竹篮。
马兰头最常见的吃法有两种,拌制或者翻炒。家里来了客人,姆妈就把新摘好的马兰头汆过水,滴上几滴香油,与豆腐干拌制在一起,马兰头的香味瞬间便被放大了数倍,勾起了人们的满腹食欲。而若是将马兰头炒着吃,可以选择放点白糖,以去除马兰头本身的微苦口感。
曾经肆意生长的野生马兰头如今在街面上已难觅踪影。对马兰头情有独钟的邢阿婆总是会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上些许,留个念想。遥想曾经的物质匮乏年代,邢阿婆时常去野外采摘马兰头拿到市场上叫卖,以贴补家用。而如今以籽培育的人工种植马兰头,虽缺少了一股野生马兰头浓重的香气,却也成就了上一辈人的儿时记忆。
科技加成之下,马兰头的生命就此延长。位于沪郊地区的浦东新区书院镇余姚村是闻名全国的“马兰头村”。长三角地区居民餐桌上80%的马兰头都源于这里的人工培育。野生马兰头随气候影响,只可采摘短短一季。而进入了大棚的马兰头却可以不随季节影响,四季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时过境迁,或许关于挖野菜的记忆只能慢慢封存在人们的脑海中。但捎带上几份野菜制成的小点,携带全家人在春意融融里踏青,同样野趣十足。本版摄影:本报记者袁婧、视觉中国
文:王嘉旖
编辑:陈晨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