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上海的河湖,自然而然想到“母亲河”苏州河。记者从今天下午召开的2018年河长制暨“苏四期”工作部署会议获悉,今年“苏四期”整治目标已明确:加强岸上截污治污,计划完成155公里河道环境综合整治、46条断头河整治,基本完成虹桥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新建工程。加强防汛能力建设,苏州河堤防达标改造及底泥疏浚力争年内开工。加强两岸生态整治,完成苏州河南岸长宁段慢性步道工程。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开始苏州河环境综合治理。如今苏州河干流消除了黑臭,滨水空间成为市民休闲与晨练的好去处。今年启动的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其中一项任务就是逐步实现苏州河两岸公共岸线的贯通。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介绍,近阶段已会同相关部门围绕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和品质提升,开展了研究工作,形成了初步方案。
和黄浦江两岸贯通相呼应,本次研究重点聚焦中心城区,即外滩黄浦江河口至外环线,长约21公里。两侧合计约42公里岸线中,目前贯通约26.7公里;在未贯通岸线中,约63处断点,其中普陀区30处、长宁区16处。主要有四类成因:沿线支河流交汇,企业单位占用岸线,居住小区占用岸线,部分开发项目或绿地项目在建或待建。
基于本次调研,市住建委表示,苏州河滨水区两岸以居住功能为主,承载了大量的历史风貌资源,空间形态不同于黄浦江的大空间、大尺度,不具备大拆大建的条件,建议可通过沿线地块的功能重塑、活化更新,逐步带动并实现滨水区公共空间贯通,形成“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魅力水岸空间。
具体策略有章可循,市住建委给出三条应对措施。一是提升功能,增强活力。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开发阶段,重点推进若干个滨河功能提升区建设,如长宁临空产业园区,普陀风铃绿地、长风绿地、东新村地区、M50地区,静安苏河湾地区,黄浦-虹口外滩源地区等,塑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活动空间,带动滨水区域的人气和活力
二是品质提升、配套完善。重点对沿线桥梁桥下空间、临河道路、码头、防汛墙、绿化带、照明设施等进行整治和提升改造,与区域环境相适应。
三是一河贯通,整体联动。配合功能提升区建设,针对不同的断点性质和条件,分类施策,通过辟建道路和绿化、新建跨苏州河人行桥梁、改造防汛墙和亲水平台等工程措施,逐步实现滨水公共空间贯通。
“由于苏州河两岸空间资源有限,不宜照搬浦江贯通模式,应以漫步、跑步等休闲健身功能为主,也不强求两岸平行设置,条件限制时可通过人行桥梁串联两侧步道,兼具功能和趣味。”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规划有22座机动车桥、7座步行桥,应根据方案深化情况适当新增苏州河桥梁,尤其是普陀段、长宁段。
作为断点较为集中的普陀区,制定了任务清单。据普陀区介绍,将实施光复西路(真北路-真光路)道路新建工程,研究实施东新路人行桥、老真北路桥、中江路桥、云岭西路隧桥、隆德路曹家渡花鸟市场人行桥、天安阳光不夜城人行桥等跨河桥梁建设。同时加快推进沿河绿地、绿道建设,实施长风5A、6A和光复西路沿河公共绿地项目,重塑滨水生活,提升城市滨河风貌。
文:史博臻
图:傅国林
责任编辑:孔韬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