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我”抵达会议现场,通过PC端或移动端进行“自主办证”。系统识别身份后邀请“我”进入角色“场景”,人脸识别签到后系统根据所收集的全部信息,无线打印出“我”的专属“胸卡”,而这张胸卡本身也会按照角色区分制作,并带有重点标记。整个会议期间,“我”会收到属于自己的日程选择、提醒等功能。
AI人脸识别会务签到,移动端云直播会议进程,VR技术模拟会展现场展台,纯数据化线上展会……这几天,国内优秀的会展及技术专家们齐聚上海浦东,聚焦数字化时代国际会议会展举办的“新模式”,为沪上会展经济加速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给出“新方案”。
数据化将“驱动”会展业之都建设
2018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华交会)今天在上海启幕。随后今年还将有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交会)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博会)等重量级展会。
从2002年申博成功开始,以筹备世博为契机,上海的会展经济始终保持着蓬勃发展的“新常态”。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上海各主要展馆共举办各类展会1020个,平均每天2.8个,同比增长15.01%。
实现上海“十三五”规划,建设“国际会展之都”,除了数量上的稳步增长,如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国家展览业协会名誉主席、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会长陈先进表示,从一般的标准展台到与观众交流途径的不断改善,数据化正成为会展成功的关键因素。他说:“数据技术和面对面的业务模式将是相互融合地发展,这将会成为一种动力,改变传统会议会展业的流程和商业模式,驱动国际会议会展的举办。”
从实践的角度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食和岛CEO陈弘浩认为,数据化虽然不是左右会展会议“从小到大”的决定性力量,但一定是推动展览由中到大、大到强的“核心原动力”。陈弘浩举例,展会期间他们常常会调动25%的人员作数字化运营。
事实上,业内对会议会展的数据化进程始终保持着高度热忱。31会议CEO万涛表示,目前,31会议已经搭建了数字会务及营销的自动化云平台,并将于今年6月正式对外发布基于人工智能的会展大数据报告,推进全国范围内会展会议促进体系的建成。
人工智能将“革新”传统的参会体验
“新时代的会展会议应该是什么样?”陈先进的观点是:优化用户体验将是会展行业“智能化”的终极目的。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也将彻底革新传统的用户参会体验。
以会议签到系统为例,传统的“人名核对式”签到将逐步被“淘汰”,会场内的签到工作人员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在自主签到机已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人脸识别签到正在被广泛运用,并带给与会者“革新性”的参会体验。未来,“无限签到”将使会展会议拥有“无限潜能”,参会者可通过移动端、手持机,甚至在特定网络环境中签到参会。
万涛认为,“场景”的智能化建设也尤为关键。比如,骑共享单车前开锁就是一个场景,而在会展会议举办的各个阶段“注册”就成为一个典型的“场景”。智能化会议可以在“注册”的第一时间,通过名片、声纹、人脸等让展商、普通观众、专业观众、媒体、VIP嘉宾进入各自不同的“场景”。
专注于学术会议运营管理的美迪康CEO黄勇认为,无论是用户体验还是智能化场景的建设都将推动会展会议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新服务。即便是关注度、专业程度都很高的学术会议,也需要互联网力量的赋能。而不久的将来,新兴技术将在不断发展中,创新会展会议的管理模式。
文:张晓鸣
责任编辑:孙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