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必须准确理解、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和工作要求,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不断把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明确极限思维,切实增强忧患意识
所谓极限思维就是对于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与极限状态进行思考并预先谋划应对的思维方式。明确极限思维,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化被动为主动、变风险为机遇,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讲到面临不利条件“准备吃亏”时,一口气列了17条困难,强调在看到光明的同时更要准备迎接困难,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在谈到改革与风险时也强调:“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反复告诫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知危图安,时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战略角度来看,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是我国由大向强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挑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绕不过的门槛。越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越要保持清醒头脑、明确极限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避免颠覆性危机,赢得先机、争取主动。
**坚持极限思维,着力防范重大风险
在新征程上,我们面临的各种风险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其中每一领域都有需要重点防控的重大风险。其一,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风险。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特别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其二,防范化解经济发展风险。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把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三,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其四,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增强社会治理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全面做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等各方面工作。其五,防范化解生态安全风险。要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着力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坚持系统施策,做好防范化解工作
防范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从战略高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聚焦重点、以纲带目,统筹谋划、系统推进。
其一,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实施更为有力的统领和协调,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做好健全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政策、强化国家安全能力、防控重大风险、加强法治建设、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等方面工作。同时,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来把握,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部署、一体推进。
其二,必须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增强斗争本领。相关责任主体必须积极主动,既常观大势、常思大局,又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科学预见形势发展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进而言之,增强斗争本领不仅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其三,必须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积极健全完善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运用制度优势和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特别是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调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主动加强协调配合,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作者:赵玉洁(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编辑:
责任编辑: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