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和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本届论坛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园区管理:理论与实践”为主题,来自政府、园区、学界和企业的专家代表分别从政策、理论及实践等视角共同探讨园区高质量发展方向与路径。论坛上,由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历时6年打磨而成的首部园区管理理论著作《园区管理通论》正式出版发布。
为什么要研究园区管理体系?任浩指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产业园区在经济与社会的巨变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依然是中国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平台和主要基地。据统计,截至2021年上半年,仅39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就贡献了全国GDP的1/5、出口的2/5、税收的1/4。进一步地,如果将各级各类园区进行统一匡算,可以肯定,园区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将更加令人瞩目。但在当前面临重大公共疫情和国际环境紧张的双重冲击下,园区的持续发展经受着多重挑战,产业园区管理方式亟需从“轻管理”向“精管理”转变,以实现园区的高质量持续发展。新发展格局下,园区高质量发展将助推全球经济稳定与复苏,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亟需形成持续发展导向下科学系统的园区管理体系,以应对当前园区所面临的困境。
《园区管理通论》阐释了园区存在的合法性和园区管理的合理性,并构建了以“规划-运营-控制”为闭环的园区管理体系,明确了45项园区管理工具。研究发现主体构成、主体关系是推动园区三个重要发展阶段的基本因素。
30位专家围绕“园区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研讨。其中,战略规划、产城融合、文化赋能、数字化发展等话题成为讨论热点。与会专家指出,园区高质量发展既要对接国际国内要求,又要契合园区发展实际,打破行政壁垒,立足“共治、共管、共生”三共发展理念,构建多样化、多路径的管理机制,打造园区生命体。园区高质量发展需要将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推动产业、城市、人口在园区中的融合发展,把园区打造成产业载体、城市载体以及国家发展竞争力载体。园区高质量发展需要文化赋能园区,提升园区服务,提高园区品牌力,实现价值共创,让园区从过去的管理者变成园区内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园区高质量发展应以数字化建设为抓手,推动园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及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供图: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作者:陈瑜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