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海举行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城市治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无疑是一个高频话题。
现代化城市治理要看AB两面。
上海的A面是超大城市,拥有2487万常住人口、300多万市场主体、770多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6万余台电梯、13亿多平方米建筑总量……
这是一个开放而复杂的巨系统。超大的城市管理基数,意味着一举一动都要眼观大局。比如:“沪惠保”一上线就要向1900万上海基本医保参保人敞开大门,“随申码”一上线就要经得起每秒10万次以上的查询频率……探索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离不开人工智能算法、算力、数据的支撑力。
上海的B面则以精致著称,这里有400多座城市公园、超过1.3万个居民小区、4500多个居委会,每条街道的车辆结构化数据存储量约为4.1亿条……
城市巨系统之下,每一寸肌理的管理都需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要拥有“陶瓷店里抓老鼠”的能力,指向的必是一套更加精密而庞杂的支撑系统,可感知一栋楼,也可温暖每个人。走向更精致、更智能、更高阶的城市治理,就要善用人工智能这把利器,形成核心竞争力。
如今的城市治理更像一个高分辨率、可互动的界面,还需要随时收缩自如,这意味着城市管理系统必须有足够的弹性:缩小,可以“一屏观全城”“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放大,可以看清每一个城市基础单元的体征,“以人为本”“建设人民城市”。既要关注细节,也要系统治理,更需要借助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赋能城市发展质量、效率。
今年1月4日,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将治理数字化列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人工智能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它用数据、算法、算力“金三角”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提升,更好防范化解风险,形成“敏捷治理”的制度供给,让超大城市这个生命有机体成为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智能体”。
从这个维度看,上海发展人工智能是有优势的。正在迈向人工智能高地的上海,集聚着全国52%的5G人才、40%的集成电路人才、33.7%的人工智能人才,还有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和应用场景。上海要做的,就是更加有力地发挥人工智能“头雁效应”,加快构筑数据新要素体系、数字新技术体系和城市数字新底座,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全方位赋能城市迭代进化、加速创新。
上海也要及时出台行业标准、政策规范,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不断强化制度供给,在健全法规体系、标准体系、监管体系等方面努力形成“上海方案”,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上海智慧”。
大城善治。人工智能不仅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硬核科技,也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支撑。聚焦超大城市特点,上海要善于汇集全球智慧、链接各方资源,推动更多领军企业、高端人才、创新要素集结,在提升上海治理数字化水平的同时更好彰显城市软实力。
作者:徐晶卉
编辑:苏展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