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昨天,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发表重要讲话。温暖人心的话语,饱含着书写更具温情的民生答卷的嘱托和希望。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中国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老百姓关注两会,其实是关注国计民生。而在民生诸领域中,医疗卫生和教育尤其受到大家的关注。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既是关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大事,又是关系民生福祉的要事。
对寻常百姓来说,医疗和教育,一是民生之需,一是民生之基。家门口的学校、医院办得如何?看病配药方便吗?教育和卫生公共服务能否再上一个台阶?桩桩件件,对老百姓而言都不是小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书写好医疗和教育这两张答卷尤为关键。多谋民生之利,注入更多民生温度,在具体工作的推进中,就要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大礼包”让人感受到春风拂面般的温暖:“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2021年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明确,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
对照这些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很多民生新课题依旧期待更优解。以疫情防控为例,我们已经走过了极不平凡的2020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率先控制疫情,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成绩着实让人欣喜。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我们既积累了重要经验,也收获了深刻启示。放眼未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筑牢公卫防线,同时把健康融入万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医疗和教育,同为关乎国计民生的两件大事,还分享着更多共同的特质。医务工作者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推动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必须在营造更好发展生态上下功夫。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书写一张更亮丽的民生答卷,唯有奋斗。
作者:樊丽萍
编辑:施薇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