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组今年春节假期的消费数据引发广泛关注。6.6亿件,这是全国邮政快递业累计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的数量,同比增长2.6倍;78.45亿元,这是春节档电影实时总票房,刷新多项纪录;8210亿元,这是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8.7%。火爆的数据,火热的消费,共同为这个特殊的春节写下特殊的注脚,可谓意味深长。
总量数据也许是抽象的,而背后的每一个具体的微观生活场景,则更能让人感受到滚烫的消费热情、奔涌的社会活力。或是扶老携幼,或是呼朋引伴,或是开心得开怀大笑,或是感动得潸然泪下,在电影院的光影世界共同度过团圆时光,正成为不少人的“新年俗”。就地过年还带火了本地游、周边游、短途自驾游,各地公园、景区、博物馆、滑雪场等场所客流量明显增长,不能去远方旅游,人们选择到城市郊区酒店、民宿寻找“年味”。今年的春节假期,人员流动减少了,但是春节的氛围更加浓厚,防疫与过节兼顾、经济与民生共振、文化与生活辉映,在时间的年轮里留下了深刻的牛年印记。
在火热的春节假期消费背后,可以看到“家”与“国”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很多人选择就地过年,但是物理距离并不能阻挡家庭团圆的愿望。一边在网上“晒爸妈寄来的年货”,一边在电商平台为爸妈购置年货,网络消费打破空间阻隔,家依然是人们最深沉的牵挂、最坚实的港湾。无论是发放消费券、过节补贴,还是实行景区免费、留岗奖励,各地出台的一系列民生保障政策,在促进消费的同时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国家的温暖。“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在这里彰显,家国同心、家国一体的力量从这里延续。
在火热的春节假期消费背后,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的强大动能和蓬勃活力。春节黄金周时间虽短,但是井喷的消费却具有很强的标志意义,说明国内需求依然强劲,以需求为动力的消费其恢复速度与规模正在跟上生产和供给的步伐,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延续复苏态势。更应看到,消费不仅有总量增长,而且涌现出了更多新型消费方式。无接触交易服务加快发展,网购年货、“云端过节”、数字红包等消费方式成为新潮流,“云”守岁、短视频拜年等新玩法受到年轻人青睐。消费能力增强、消费结构优化、消费模式升级,将继续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大动能。
在火热的春节假期消费背后,也可以看到中国强大的抵御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春节假期之前,由于我国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不断出现,一些人担忧过不好年,甚至认为这会减少春节消费、阻碍经济复苏。但一路走来,人们不仅过了一个好年,而且以火热的节日消费展示自信与底气。正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回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中国经受惊心动魄的风云突变,豪情万丈砥砺前行。这种经过风雨考验的韧性,这种经过实践证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推动中国战胜各种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挑战,在时间的坐标上持续发展进步。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牛年春节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开启了牛年的征程。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一定能创造每个人的美好生活,一定能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施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