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刚闭幕的上海两会上,“五型经济”是代表、委员们在审议中屡屡提到的一个高频词。这说明,“五型经济”界域很宽、辐射很广,而且把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作为一个新经济的整体、系统来思考和谋划,更能打开思路,凝结智慧。
事实上,“五型经济”的每一条赛道,都是上海极为重视的“增长极”,也都能勾勒出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鲜明特色。
比如总部型经济,它诞生于全球化,是世界级大都市的“标配”。而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很早就成为外资青睐的首选地、头部企业的集聚地,创新、研发、金融等功能和人才在这里汇聚,又辐射至全国甚至亚太地区。截至目前,上海已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71家,外资研发中心481家,“十四五”时期还将进一步实施“总部增能行动”,持续提升能级。
又比如,流量型经济关键看平台,通过要素资源高效流动达到增值。从去年开始,上海明确大力发展在线新经济,对新经济的形态进行梳理,并发布了23条支持政策,力促有潜力的新经济企业快速发展。
今年上海两会,首次将“五型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上海已不满足于在每个新业态“独当一面”,而是希望用集成思维系统发力。去年,上海生产总值(GDP)达到3.87万亿元,距离4万亿元大关仅咫尺之遥。站在更高起点再跃上一个台阶,上海必须在持续推进“量的积累”中不断实现“质的飞跃”——这是这座长三角龙头城市在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主动作为,也是必由之路。
集成发力,是顺势而为。过去,经济形态中的每一条赛道都轮廓清晰,有独立往前的冲劲;如今,各个业态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呈现出互为依托、相互融合的态势。对行业而言,集成意味着要打破固有边界,在破局中重构新业态,在更大格局中明确自己的位置和前进方向,各展所长,形成合力,着力构筑战略新优势。
集成发力,更是一种挑战,对行业如是,对政府亦然。这需要政府部门打破常规手势和思维定式,增强统筹协调能力,用系统眼光谋划长远发展。未来,可能还需要政府部门深化改革、深度“破壁”,在集成的大格局下,量身定制一批精准扶持政策,加速“五型经济”集成发力。
“五型经济”是上海作为超大城市所特有的经济形态,它是一个系统性课题,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如果上海能把“五型经济”的能级从“加法效应”集成转化成“乘数效应”,势必将更有效地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上海“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就是一部更大的系统集成,它系统擘画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为上海奋力创造新奇迹、不断展现新气象明确了战略任务和主攻方向。站上新起点、迈上新征程,上海当前正处于推进格局大调整、功能大提升、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强化“四大功能”、打好“五张王牌”,还是做优“五型经济”、建设“五个新城”,都将有助于上海更好融入和服务好新发展格局。
作者: 徐晶卉
编辑:施薇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