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考察调研,先后到江苏南通、扬州。长江岸线生态、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江都水利枢纽运行……考察行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其中,释放出用绿色发展成果提升整体发展质量的明确信号。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在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形成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是我们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充分表明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也充分显示了中国对全球生态安全的大国责任担当。
全面绿色转型虽无统一标准,但有共同要求,那就是要努力做到“四个减少和消除”,即减少和消除我们不断地从地壳中摄取物质、减少和消除人类社会不断向自然界排放物质的行为、减少和消除人类通过物质手段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物理性退化以及减少和消除我们不断破坏环境以满足自我需求的能力。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用专门一个部分讲“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四五”时期,党中央把高质量发展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要谋求更佳的质量和效益,绿色发展无疑是强大引擎。
眼下,既守住了“绿水青山”,也收获了“金山银山”的地区越来越多。在中国,绿色发展不只是一种理念,更昭示着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全面绿色转型,生产者是关键主体,在实践中要把握好“三个问题”:一是你知道些什么,包括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行业标杆的绿色化水平、最新的绿色技术发展以及国家和地方的绿色化发展要求等;二是你做了什么,包括设定新的目标、建立环境责任管理、应用新的材料、供应链本土化以及设计新的商业模式等;三是你说过什么,行业竞争者、供应商和消费者都需要更多了解绿色转型,并从点滴努力中感受绿色转型的实际效果。
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中,优势不会自动转化,障碍也不会自动消除。相比于一些地方习惯性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低标准严要求”是更为切实的选择。我们不是为了生态而生态,而是要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政府应该利用“二八定律”,将百分之八十的精力用于敦促产生了百分之八十问题的百分之二十企业,一是立规矩,要确立并逐步提高不同产业活动的绿色发展最低标准;二是举“大棒”,要严格执行最低标准,守住环境保护底线;三是给“胡萝卜”,要激励各个行业的企业不断提高产业活动的绿色化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这是一条演化之路,所以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既不能搞选择性执行,也不能搞层层加码,而是应该牢固地树立群众意识、问题意识和底线意识,抓住法治、协同和民生三大法宝,将绿色化转变为我们行动的基本原则、转变为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
作者:刘志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编辑:苏展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