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2亿美元!第三届进博会经贸合作成果再创新高。亮眼的“成绩单”再一次说明: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大海依旧在那儿!中国永远在这儿!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本届进博会是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举办的,有力诠释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辩证关系和积极作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作出重大工作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进博会是我国以扩大本国市场开放为切入点,为促进共同发展搭建的包容性巨大的开放型合作平台,是各国优质商品、服务与中国市场之间便捷的绿色通道。以此为政策宣示,我国向世界坚定承诺持续扩大开放、扩大进口。近年来,面对“全球化终结论”“脱钩论”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我国不仅坚定不移地扩大自身对外开放,还积极为推动全球共同开放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力量,陆续提供了“一带一路”、亚投行、中欧班列等国际公共产品,为实现区域和世界经济再平衡催生了新需求、注入新动能。
高水平开放助力高质量发展。进博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投资促进和产业升级平台,一批优质展品和项目相继落地,许多参展商变成投资商。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过程中,跨国公司从进博会看到了我国扩大开放的决心与诚意,选择加码和看多中国市场,并进一步融入我国的产业生态。随着越来越多优质进口产品进入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了更好适应国内消费者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许多跨国公司还在主动开展从“在中国制造”向“为中国制造(定制)”的转型。与举办进博会同步,我国持续降低进口制度性成本,“48小时送达的北美大龙虾”“72小时送达的新西兰鲜奶”反映的正是我国的开放升级。围绕“展品变商品”,一批贸易便利化政策举措从“量身定做”到“复制推广”,进博会正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制度型开放成果的重要窗口。
中国平台助力开放型世界经济。通过参加进博会,许多跨国公司迎来了在华产品销量快速增长、品牌价值快速提升、产品渠道快速下沉的“两升一降”新局面。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也获得了扩大对华出口的绿色通道,进博会的平台效应让小微企业、冷门展品、最小展位同样获得了大量的市场关注。中国市场需求的增长给许多国家的优质和特色产品带来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并改变了原先以欧美为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路径,有助于做大全球贸易增量和发展蛋糕,促进包容均衡普惠的经济全球化。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为各方探讨世界经济前沿议题、加强经贸政策沟通提供了舞台,为及时了解中国对外开放新举措提供了窗口,有助于各方共同为世界经济发展大计贡献智慧。
一个拥有14亿人口尤其是超过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在快速崛起。以举办进博会为集中体现,我国扩大进口将覆盖到高端制造业、先进服务业、日用消费品、优质农产品和资源性产品等各个行业领域,这为各国提供了庞大、稳定、可持续的进口需求。未来10年,我国累计商品进口额预计将超过22万亿美元。对世界各国而言,这不仅有望创造可观的贸易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长期发展,更将创造出持续增长的就业岗位,切实改善和提高本国人民福利。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的中国经济,必能溢出更多进博效应,创造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作者:邹磊(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开放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