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天,潮涌东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要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总书记将“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任务赋予长三角。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针对我国发展面临的中长期挑战作出的主动选择和长期谋划,关乎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我国发展。其中很关键一点,就是要以持久战的思维,牢牢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好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立足新变局、新机遇、新挑战,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形成新发展格局上引擎带动、先锋示范,长三角这块热土有底气、有潜力、有信心。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经济总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占全国三分之一,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投资占全国三分之一。今天,“轨道上的长三角”连通大城小镇;看不见的“工业互联网”见证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一个“码”扫遍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的地铁……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和恢复经济过程中,“一体化”红利释放,让长三角人体验到一个真正休戚与共的区域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也使我们对长三角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意味着要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长三角恰好位于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交汇处,当好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利用区位优势,能以长三角乃至东部地区高质量的“小循环”,带动形成更广区域的“大循环”。更加自觉地以“强功能”的思路服务和助力全国发展,关键是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做文章。所谓“1+1+1+1>4”,“大于”意味着不仅要做“加法”,更要发挥聚变效应;不是量的叠加,而是质的交融;是在“一体化”中实现“高质量”。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新发展格局同时要求“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意味着要依托现有的竞争优势,在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循环。在当前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长三角担起使命责任,尤其要增强集聚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网络节点和战略通道,以开放、服务、创新、高效的发展环境吸引海内外企业和人才,构建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争当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坚强堡垒。
长三角具有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因此,长三角完全有能力肩负起创新性、引领性的历史重任,成为打造新发展格局的先锋。
作者:杨逸淇
摄影:范家乐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