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个月的首届“五五购物节”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除了可喜的交易数据之外,它更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点燃消费新引擎、激发消费新动能的巨大潜力,让我们重新审视文化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首先,文化可以为消费赋能。所谓消费升级,说到底就是消费者愿意付出更高成本去购买那些与自我定位相匹配的产品,也就是产品在实用功能之外的附加值。换言之,就是在物质消费需求上叠加了文化消费需求。这种附加值,尤其体现在产品设计上——苹果能够在手机上战胜诺基亚,在电子播放器上战胜索尼,一个很重要的利器就是设计带来的美感。购物节期间,“品质生活直播周”带动消费约50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高颜值的潮流文创。
品牌故事也是文化带来的附加值。此次购物节期间,我们看到,不论是上海老字号,还是全球首发新品,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向消费者讲述产品背后的故事。比如YSL圣罗兰美妆,先不急着卖全球限量50瓶的新款香水,而是通过直播向消费者展示香水瓶上每一个细节背后凝结的工艺和历史。
其次,文化可以为空间赋能。今天的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对物品的消费,特别是电商已经能够满足基本的物品消费需求之后,实体商业空间要更好地吸引消费者,就需要通过引入更多文化元素来提升消费体验,从而在消费者和商业空间之间建立起密切的情感连接。
提升消费体验一方面要在空间美学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商业空间里的文化活动上。近年来,上海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比如艺术进商圈活动,既是商圈为文化落地提供多元场景,也是文化为商业引来更多客流。“表演艺术新天地”首次举办的时候,就带动新天地片区整体客流同比增长26%,销售额增长10%。在本次购物节期间,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再次出现在繁华商圈,成为逐渐复苏的夜经济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豫园、新世界城等商圈商场在端午节举办的沉浸式表演,也产生了文化与商业相乘的效应。
最后,文化可以为创新赋能。任何商品都是文化的物质载体;真正的商业成功背后,必然有某种文化价值做支撑。统计显示,通过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符号的潜力,仅“五五购物节”的第一个月,上海老字号品牌就举办了40余场新品发布会,推出了300多款老牌新品。如何进一步挖掘各种优秀文化资源,把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品牌之中,促进产品的创新转化,既是购物节成功带来的启示,也是购物节留下的课题与长期的任务。
诚然,文化有其自身的价值和逻辑,不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而存在的,然而正确理解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巩固购物节的成果,更吸纳购物节的经验,推动消费持续向好,最终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锻造高品质生活。
作者:邵岭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