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深情地说:“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今年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到2019年年底,中国社会贫困人口已经不到551万人,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从统计数据上看,551万占比中国14亿人口不到4‰,确实微乎其微了。但是对于其中的每一个贫困群众来讲,却是百分之百没有过上好生活。人民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绝对不是抽象的统计数据,而是你、我、他中的“每一个”,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全面小康不能只是一部分人小康起来,而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14亿中每一个人的小康。只要有一个人没有真正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我们的小康社会就不能称之为“全面”。不能用平均数掩盖大多数,更不能让贫困人口通过统计数字“被小康”,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面小康观。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这两个“观”,也就明白了中国社会为什么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道理所在。
脱贫攻坚到了全面收官阶段,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再加上还要保证让已脱贫的人口不再返贫,让边缘人口不再致贫,这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今年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困难更是呈几何级数增加。这就要求我们要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用更坚定的决心、更科学的方法、更优良的作风打赢这场攻坚战。
我们要在“精准”上下功夫,用“精细”的工作作风画“工笔画”。精准扶贫不能发钱发物“一发了之”,或统一入股分红“一股了之”,或低保兜底“一兜了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贫困户要有不同的扶法;精准扶贫不仅要精准到村到户到人,还要精准到疫情影响下的村、户、人的变化。比如,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2019年全国有2729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外务工,这是常态时期的数字。疫情让外出务工受阻,这一数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贫困劳动力及其家庭的脱贫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不能仅仅停留在精确的数字统计上,而要变成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扶贫对象,纳入到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工作中。这就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把工作做得再扎实一些,再细致一些。如果说前段时间的脱贫攻坚是以一种大写意的方式高歌猛进的话,现在到了该画工笔画的时候,一笔一笔地把贫困群体所面临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困难都认真处理好。没有端正的作风,没有从严从实的自我期许和能征善战的过硬能力,脱贫攻坚难免会出现落实不到位、措施不精准等问题。当我们真正把“精准”和“精细”做到位的时候,就一定能画出最新最美的致富图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赢“最后一公里”。
决战脱贫攻坚我们要算好两笔账。首先是“政治账”,要从政治的高度认知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与战略价值。今年在经济形势面临较大压力的背景下确实需要量入而出,需要精打细算。但是对于脱贫攻坚,我们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能斤斤计较,不要患得患失,不要只打经济“小算盘”。同时要算“感情账”,各级党员干部不仅要以儿女孝顺父母的情感去照顾人民群众,更要以父母关爱子女的本能去帮助人民群众。以心交心,自会心心相映;我们心中装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会在心里装着我们;我们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人民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当我们真正能做到这两点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得以完成,很多看似克服不了的困难得以克服。
需要强调的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让人民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小康只是第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两不愁三保障”只是脱贫攻坚的底线,不能成为我们的止步线。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让人民群众吃饱穿暖,而要在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等方面不断努力,这样的全面小康才是货真价实、没有水分的小康,才是会有光明未来的小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脱贫攻坚的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意味着中国社会又站上了一个历史新起点。随着全面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启,当代中国将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更大幅跃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更大提升中,昂扬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我们也一定能实现这样的雄心壮志。
作者: 辛鸣(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
组稿编辑:杨逸淇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