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通过消费券等刺激居民消费以撬动疫情稳定后的经济是短期策略,最根本是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宏观把控,加大公共消费尤其借助新基建巨大的经济乘数效应来实现经济复苏与进一步发展。
新冠疫情提前显现我国对新业态尤其是“云经济”的迫切需求,疫情期间“数字化、平台化”建设为国内经济社会稳定发挥巨大作用,成为战“疫”成功的强大后盾。目前,基于数字化衍生出诸多新场景,如在线教育、云平台办公、直播助农等成为普通民众疫情期间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
然而数字经济的能力远不止于此。
2020年3月工信部在《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快新基建及加快融合创新步伐。这意味着新基建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4月,发改委对新基建从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及创新基础设施等三方面进行了解读,从具体内容来看,数字经济已在新基建各层面起到核心作用,战略意味深远。
“数字化”作为第四代工业革命核心,顺应全球科技发展潮流。
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全球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嵌入融合的趋势,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新型商业模式异军突起,通讯便利化与数字智能化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风向标。
当前数字经济一方面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催生在线医疗、智能城市等一大批经济新业态出现,另一方面通过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搭建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中国也因此迈入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通过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有助于持续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助力国内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同时,数字经济轻量化、便利化的特征也使其成为拉动消费与提振经济的交汇点,是保障民生与促进发展的结合点。
在宏观经济及社会发展层面,数字化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社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我国第三产业质量及占比,实现经济—社会并行提升的良好态势。
就微观主体而言,数字化平台搭建为中小微企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而且共享数字化带来巨大机遇,进而在稳就业、保民生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同时数字经济也极大改变了传统贸易往来模式,降低企业跨国经营的运营与交易成本。
除此以外,置于国际视野之下,数字经济平台搭建也有助于提升我国参与国际治理话语权。
在新基建中向数字经济方向倾斜,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搭建,引导企业发展向数字化配套产业如知识产权、数字货币、大数据中心等方面发展,进一步弥合我国与国际高标准数字经济规则中出现的断层,有助于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国际治理中国视角。
要在新一轮全球洗牌中快速摆脱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进一步完成核心技术、高端产业“抢滩”,需要数字经济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并催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数字化作为新基建核心发力点,既遵循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又可借助数字经济外延政策及时动态调整产业发展的重点,加快推进以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的产业升级,助力上海乃至中国经济向高端迈进。
作者:张磊(作者为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讲席特聘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贸易谈判学院和世界贸易组织讲席(中国)研究院院长、上海高校智库国际经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组稿编辑:姜澎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