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视觉中国
随着新冠疫情在国际上的蔓延,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国家的经济同时收缩,这在过去数百年的经济史中实属罕见。而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我国几乎从未碰到过类似局面。
在疫情严峻的考验下,上海在危中求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科技创新。一季度,上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3.1%,网上商店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7.7%,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在这些新产业新业态的带动下,一季度上海GDP的增速基本与全国保持一致,应该说,这已经非常不易了。
展望未来,着眼于疫情在发达国家的不确定性,以及短期内可能遭受到的更大的外需冲击,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而扩大国内需求的第一任务,是要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居民消费。此次会议同时强调,要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由于上海服务业和出口占比高,能否实现这两点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所在。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强而有力的行动,促进消费回补以及出口企业尽快融入内部经济循环中。
近日,上海推出《关于提振消费信心强力释放消费需求的若干措施》,以一系列“组合拳”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提质扩容。通过举办“五五购物节,全城打折季”活动,做到本地平台、商家、终端产品全覆盖,全市消费人群全覆盖,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和平台企业积极性,最大限度放大政策和资金的杠杆作用。
就在4月初,笔者作为牵头人之一的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联谊会(YES)也曾发出呼吁:在此特殊时期,个人与政府应一起出力拉动消费。YES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以及中央财经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青年经济学家组成,旨在基于严谨的经济分析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出建议。我们在充分讨论后发出呼吁:请个人尽力增加消费,增加消费就是联合抗疫。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将特别影响到低收入群体,尤其是餐饮住宿、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以及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的就业群体。此时,每一个个体如果不让自己的消费下降,而是增加消费,就是为对抗疫情冲击作贡献。对一般民众而言,如果有一些东西准备添置,如果有一些家庭设备(比如电器)准备置换,购物车里有准备要买的物品,不要再等待,不妨快点下单。买东西的时候,对一些可以在家里储藏的商品,不妨多买一点。特别是对中国出口比较多的纺织类产品等日用品,这时候,多花点钱有利于帮助企业转向国内市场,帮助它们渡过难关。经济负面冲击到来的时候,正是物价低的时候。同时,随着货币政策的放松,未来价格可能会上涨。此时消费,对个体来说不会有太大损失。
现在的经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供给和需求互相影响、不同的行业互相交织。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没有一个人可以独善其身。通俗地讲一个道理:如果没有国内需求或海外订单,一些企业就会被迫裁员或倒闭,这些员工就会收入下降,被迫缩减开支,从而又导致对于其他行业的需求减少。如此循环,将危机的波及面不断放大。因此,无论是个体还是政府,都应积极作为。从这点上说,扩大消费,保住企业等市场主体,既是助人,也是自助。
(作者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与金融系主任)
作者:钟宁桦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