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视觉中国
日前,上海出台《关于提振消费信心强力释放消费需求的若干措施》。其中,“一大节庆”即“五五购物节”,通过“政策+活动”双轮驱动,做到本地平台、商家、终端产品全覆盖,全市消费人群全覆盖,引燃申城“红五月”消费热情。“五五购物节”目前已梳理形成了130多项重点活动,以及700多项特色活动,将最大限度放大政策和资金的杠杆作用、乘数效应,最大限度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国外比较有名的购物节有美国的“黑色星期五”“超级星期六”,俄罗斯的“网络星期一”等。我国各大城市也有不同的购物节,而“双十一”网上购物节则是闻名中外的中国购物节的标志。
上海原有的以线下促销活动为主的“上海购物节”起始于2007年,每年在9月中下旬举行。这是一个嵌入在“上海旅游节”之中的“节中节”,主要是想借旅游节的人气和氛围,开展商旅文一体化的主题活动,以放大购物节的效应。从已有购物节对市场销售的拉动效应来看,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2019年“双十一”全国网上成交额高达4101亿元,线下商业企业的客流增加了50%-60%。“上海购物节”的市场效应同样也很明显,2019年“上海购物节”期间,上海主要的百家商业企业营业收入高达1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6%。
购物节一般都会同一些节日相联系,如国外的“黑色星期五”“网络星期一”都是在“感恩节”的前后,“上海购物节”也是在临近国庆节时举办。这是因为节假日往往是人们愿意购物的最佳时期。每年的五六月份和九十月份是适合举办购物节的时期。因为一方面气候适宜,人们愿意上街购物。另一方面正处于换季的时候,人们需要购买换季的服装和家居用品,商家也愿意甩卖即将过季的商品。从历年数据看,12月下旬、5月下旬是人们购物欲望最高的时期。
当下,以确定性的措施有效应对不确定性的变化,扩大消费是重要着力点之一。“五五购物节”在时间上横跨整个第二季度,贯穿劳动节、儿童节、端午节等多个重点节日,12条政策举措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精准落子,旨在抢抓“消费回补”机遇,变“复工率”为“复产率”,变“上座率”为“盈利率”,以实惠换信心,以品质换放心,以服务换称心,确保复工复产有充分和强大的市场消费的牵引和支撑。根据节日特点及消费者需要可以推出相应活动,推进上海消费市场提质升级、更好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比如,以迎接“六一”儿童节为契机,开展儿童用品展示销售活动。可组织集中的品牌展销会,也可在各大商场布置特定的展销场景,还可以组织各种互动性强的亲子游乐活动,以提高儿童商品的销售量。
比如,举行夏秋流行色发布活动。春夏换季时期,人们换季商品(特别是时装服饰)的购买欲望很高。适时地举办夏秋流行色发布活动,将有效地带动流行服饰的销售。同时,也可同时举办上半年的时装设计展示活动,为换季商品的销售热潮推波助澜。
比如,“首店”品牌推广活动。“五五购物节”期间,将推出为期一个月的“全球新品首发季”,近40家企业、60余个品牌将举办80余场新品首发活动。“首店经济”正是上海打造“上海购物”品牌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战略。2019年上海新开设的全国“首店”品牌有217家,全球“首店”品牌有20家,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今年一季度,仍有61家各类首店逆势开业。借此次购物节的机会,向消费者们介绍上海新引进的全国首店品牌,特别是全球首店品牌,让上海消费者能知晓和接受这些品牌。
再如,加快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对符合标准的新品首发活动和首店旗舰店落户给予资金支持,将新品首发和首店旗舰店品牌列入“上海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为新品首发品牌提供便捷高效的专利、商标注册申请和质押登记服务等。
为促使“购物节”产生更好的市场效应,还应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商旅文相结合。充分利用商旅文相结合的方法扩大市场效应。二是要线上线下交融共同推动消费高潮。除了上海的各购物平台应同时开展相应的促销活动外,各有条件的商业企业或品牌商也应积极开展线上的促销推广活动。三是要做好相应的配套服务工作。如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轨道交通的运营时间;要组织好安全保卫工作,特别是要坚持做好卫生防疫的各项措施;认真处理消费者投诉,完善企业和社会的售后服务体系,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
作者:晁钢令(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