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守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更好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公共卫生建设20条”条条是干货。从《若干意见》绘就的“路线图”和“施工图”里,我们可以触摸到作为“努力建成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最健全的城市之一”的上海脉动。
一流城市的公共卫生体系,它的“盔甲”是坚固的。说起坚固,人们或许会想到母亲河的防汛墙,它的标准是“千年一遇”的。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带给我们新的警示:拥有强健的公卫体系,城市才算得上是一座永久的安全堡垒。防患于未然,公卫体系建设的标准也当以百年、千年计。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推动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五大体系、五大机制、五大能力、五大保障”立起了公卫体系的四梁八柱。其中,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又贯穿于筑牢安全防线、健全应急防控、加快科技赋能、强化支撑保障的全过程。常言道,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而在公卫体系建设上,可谓是汇众“智”,共同为有效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有力保障。
一流城市的公共卫生体系,它的“触须”是灵敏的。尽管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但往往只有失去的时候才会觉得它珍贵。这场战“疫”使我们更加体会到“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从增设发热门诊到打造专业化、现代化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从应用健康码、使用疫情风险图,到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从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到建强指挥中枢,全方位构建公共卫生大应急管理格局……更及时地预警、更科学地预判、更精准地“防”、更有效地“控”,避免“小病”酿成“大疫”,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若能换来普通人对公共卫生“没有感觉”的获得感,让“张文宏们”绕着墙根走路,那就是公卫体系的最大成功。这恐怕也就是《若干意见》强调“平战结合”的原因。
一流城市的公共卫生体系,它的“内心”是温暖的。城市是一个生命体、有机体。梁思成先生说过:“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而公卫体系则被视为城市的“免疫系统”。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都能够感到公卫体系的温度,它或许是家门口的发热哨点诊室,或许是“网红医生”的科普好声音,或许是回归温暖的医患关系,或许是经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淬炼的干群关系……以人为核心,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进行整体性重塑,人们收获的将是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倘若,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增能力,我们对公卫体系有了新的完善,治理能力有了新的提升,生活好习惯有了新的养成,那么,无论是“补偿”还是“进步”,都是珍贵的。
作者:杨逸淇
编辑:钱亦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