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危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市委季度工作会议上强调,认清当前形势、坚定信心决心,善于危中寻机、努力化危为机,强化政策供给、突出工作时效。
危中寻机,首先要认清楚,危是什么?
显然,面对全球蔓延的疫情,一方面对我们防范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带来新的挑战,增加我们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另一方面,短期内世界经济增长趋缓、全球投资贸易下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不确定性在增加,各国采取的防控措施客观上限制了全球要素的顺畅流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均受到较大冲击。新的不确定性对正处在复工复产复市关键时期的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特别是对今年上海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形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等带来许多潜在的新问题。
化危为机,更要清楚,危中的机在哪里?
“机”在新动能。
疫情对上海经济的影响确实不小,给很多线下的生产、消费等经济社会活动带来了冲击,但同时也给线上经济、云上活动、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等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曾屡次遭受“错失互联网”质疑的上海,这次危中抢机,新模式新经济活力迸发。人们看到,29分钟送达,叮咚买菜快递小哥在街头流动,成了上海常见的画面。其背后则是拼多多、饿了么、哔哩哔哩等一批上海本土互联网企业的异军突起。培育经济新动能,市有关部门制订了《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将集聚“100+”创新型企业,推出“100+”应用场景,打造“100+”品牌产品,突破“100+”关键技术,打造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这些创新发展的新优势与上海承担的国家战略相互叠加,技术创新、数字经济、服务贸易等与这些新生产、新技术、新消费有机结合,这就是当下上海经济发展在不确定性下面临的最大的确定性,也是上海经济发展最大的新机遇和新空间。
“机”在新效应。
要看到,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基本优势并不会因为疫情冲击而发生根本性变化,上海在吸引外资、延揽人才、培育新产业、补齐短板等诸多方面仍然面临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比如,城市能级提升在上海已经显现出总部经济的“辐射效应”。从中国区总部、大中华区总部、亚太区总部,到全球总部,上海持续成为吸引外资的“热土”。比如,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产生了“磁场效应”,政府放下身段,换位思考,全力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让越来越多企业“投了还想继续投”。再如,进博会不仅为全球企业搭建了展示的大舞台,更为他们后续产品的落地、项目的“全面开花”助力,形成了实实在在的“进博效应”。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上海的“磁力”依然不减。近日,总投资约4418亿元的152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一波波政策“组合拳”正化为一场场春雨,助推各类企业在沪逆势飞扬。
用自身优势,划出微笑曲线,上海手里有牌: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进博会、浦东开发开放,张张都是王牌,前景都不可估量。此外,上海“四大品牌”、世界电竞之都、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上海值得做文章的优势还有许多。坚定信心,用足优势,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我们一定能走出向上向好发展节奏,拥抱更好的未来。
作者:权衡(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研究员)
摄影:陈龙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