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内涵,就是全面打造和提升上海的创新优势。
上海的多元优势,是其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之所在
近年来,深圳、杭州等城市在创新创业,尤其是基于互联网+、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的创新创业取得较大进展。相形之下,人们对上海能否持续提升创新优势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忧虑。如果说这些忧虑是给我们以警醒,那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不能也不必由此产生畏难情绪,因为上海有着中国其他城市大多不具备的综合的多元优势。问题是,上海如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将多元优势融合于创新创业,切实提升上海的创新优势。
上海的多元优势表现在诸多方面。经济优势:上海是中国目前唯一的经济总量(以地区生产总值表示)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的城市,而且,有着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装备制造和先进制造,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上海的产业支柱;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70%,彰显上海强大的城市功能。金融优势:国内外金融机构云集,各类金融市场齐聚,它们的资产总额和交易总额均高居国内城市榜首;在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排位中,上海跃居第六位。科技优势: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级“大院大所”为代表,凸显上海在基础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伴随着公共研发转化平台和科创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在应用研究和成果产业化方面,上海也有抢眼的表现。人力资本优势:上海有着多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能够为上海输送源源不断的创新创业人才;上海依凭其综合优势,成为海内外优秀人才青睐的城市。区位优势:上海地处长江经济带的龙头,是中国最大的口岸城市,富庶的长江三角洲是其广阔的腹地,这些区位条件是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上海因开放而起、而兴,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形成城市创新和发展的优质基因。治理优势:在中国的城市发展史中,上海的城市治理历来独树一帜、有口皆碑。上海的多元优势,是其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之所在。
培育转化的机制性力量,将多元优势转化为新经济优势
如何将上海的多元优势融合于创新优势,并转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即新经济的优势,事关上海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全球城市。实现这一重大转化,最为重要的,是培育转化的机制性力量,即市场主体及其相互作用的力量。为此,需要持续推进“放管服”,不断提高政府效能。与此同时,也需要构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新平台、新机制。大量的调研结果表明,针对形成创新优势的需求,建立跨职能、跨部门的协调机构,有助于将上海的多元优势作用于创新优势。推动这些平台、机构和机制在各种优势与创业创新间的互动和融合,有助于形成上海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创新优势。例如,新兴产业的发展,首先是创业创新的成功,对这一过程的公共服务既是原来政府职能的 “短板”,又是需要通过重构政府职能,形成新的公共服务平台,才能实现的。服务于创新创业的公共平台,是创新生态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上海的金融优势、治理优势和文化优势,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进而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因此,针对创新创业的新需求,加强与此有关的公共服务及其平台建设,是将上海的多元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的“加速器”。
对于正在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上海来说,唯有创新优势,才能构建全球城市特有的自我更新能力,不断优化和升级自身的功能,一如人们现在看到的纽约在文化艺术产业和市场、伦敦在人工智能算法和应用方面的卓越表现。以上海的多元优势提升创新优势,最终也将表现在这种能力的形成上。
作者:陈宪(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