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如何从“互联网+政务服务”层面优化营商环境?继建立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目录、政府数据服务网、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政务云”、“市民云”之后,上海日前又出台《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工作方案》,这是在电子政务方面深化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
不但要“通”更要能“办”
名非天造,必从其实。“一网通办”,说到底就是要求政府面向市场主体和市民的所有服务事项,力争做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逐步实现协同服务、一网通办、全市通办。从几个关键词可领会此次改革的突破点。
比如“倒逼”。以统一服务前台改革倒逼后台办理流程整合优化,用倒逼的形式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解决一直以来各部门数据割据问题。比如“按需共享机制”。以应用为导向按需共享。共享艰难,切不可贪大求全。比如“政务流程再造”。全面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全市网上政务服务统一入口和出口,线下便民服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就近办理。前提是数据共享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线下流程再造难,靠机制;线上流程再造易,靠技术。这是一场颠覆性的政务服务协同创新。比如高起点组建“上海大数据中心”。作为智慧政府建设的基础,大数据中心将在有关部门指导下,承担政务、行业、社会等各方数据的汇聚融合,推进数据资源归集、治理、共享、开放、应用、安全。这一领导机制与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解决了呼吁多年的管理问题。
2018年上海将加快建成上海政务“一网通办”的总门户,全面实现一网受理。在不断推进“一网通办”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终究是一个工具,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办”成事、“办”好事。
“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推进“一网通办”,数据共享是“难啃的骨头”。群众办什么事烦、慢、难,就该把什么事列入政务服务改革范围,但户籍、教育、就业、生育、医疗、婚姻等基本信息还处于孤岛状态。近年来上海在政府数据共享方面持续发力,目前编制共享资源目录数1.1万条,拥有承载2400万条数据的人口库、327万条数据的法人库和空间地理库。开放政府数据资源1611个,参与开放部门42个。主打品牌SODA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已成功举办3年,成为推进政府数据应用的中国案例。在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方面,上海也已拥有一定的基础。如上海市已经构建了一网(政务外网)、一云(电子政务云)、一窗(网上政务大厅)的服务体系。其中,网上政务大厅作为上海市网上政务服务“单一窗口”,在市级层面已实现约100个审批事项“全程网上办理”。
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上海依然存在数据共享不足、开放有限、利用不力等问题。目前上海成熟的政府数据共享平台只有人口库、法人库和空间地理库三大库,部门间数据共享程度较低。《2017年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报告》数据显示,上海开放政府数据中可下载数据集与可机读格式数据集的数量为900项,与香港的7566项和纽约的1875项(统计时间为2017年8月13日)相差甚远。近年来世界各国还相继出现了诸如“开放数据500”“你的议会”“英国制药”“欧洲能源”“开放企业”“日本区域经济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等政府数据应用的创新平台和网络载体。
以有力的行动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就是要“奔着问题去、对标高标准、增强获得感”。全力推进“一网通办”,需要“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破除信息壁垒,消灭数据孤岛,推进数据共享,构建“一网通办”基础支撑,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作者:范佳佳
编辑:王秋童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