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文艺家既“以人民为中心”,又服务于人民,首先需要由己达人地树立铸魂立心的意识,然后通过作品去感染并提升人民的思想情操、文化素质。文艺家和文化管理者都需要关心如何使作品的思想精深起来,艺术精湛起来,技术精良起来
因铸魂立心而情系人民
任何时代、社会的文化都是由人民创造,反过来又作用于人民。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直指人心、撼人心魄,让人的灵魂接受洗礼,让人民发现生命和心灵的意义,感受生命和自然的美好。作为人民这个群体中的一分子,文艺家既“以人民为中心”,又服务于人民,首先需要由己达人地树立铸魂立心的意识,然后通过作品去感染并提升人民的思想情操、文化素质。以平民、平等的身份,自觉融入和沉潜到现实生活中去,以平视、平实的眼光与心态,以平正、谦虚的态度,真诚地向普通人学习,向生活学习,向经典学习。文艺家应当将故事情节、画笔书写的对象真正聚焦到人民大众看似平凡、寻常但却具有闪光内质的生活万象之中,聚焦到那些默默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做着奉献的万千幕后英雄和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之中。要用真切的体察感悟,用自己的真实语言,用创新的形式、技艺,包括非具象、抽象和新材料语言,倾注心力去创作文质兼美的作品,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锤炼和健全自身的人格修养和思想境界。
因高峰期因素而涤沙烁金
当代中国文艺家正适逢历史以来的最好时期。然而,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发展,警惕和克服文化生产、文艺创作中伴生的各类无良弊象将是一项长期任务。那些拒绝深刻、调侃经典、瓦解崇高,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主流化的弊端;那些淡漠生活、淡化主题、美丑不分,热衷于颠覆价值理念、标榜反主流的文艺倾向;那些媚洋、贪大、求奢,搜奇猎艳,津津于渲染社会与人性阴暗面,奉行娱乐至上、市场为王,虚构各类纪录的陋行久治而难根除。争风于名利场、热衷于政绩事功,不惜粗制滥造、赶工献礼以及行业内时有的风气颓败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折损着文艺创作的质量。更有文艺批评失语、缺位,浮泛表扬胜于尖锐批评而导致良莠莫辨的失范状态……凡此种种,都消蚀着文化产品、文艺作品铸魂塑人的应有之义,也成为导致文艺作品“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现象的顽疾所在。
先哲有云:“文以载道。”载什么“道”,如何“载道”,是文艺家永远需要面对的课题。一个具有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精神的文艺家,将不会因世俗欲望和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种种谬误而丧失应有的人文情怀,忘却或弱化对于真善美的持守,迷失自我的信仰与理想,而坐视精神钙质的流失。甚或以尊重多样化为借口,放松对作品的打磨锤炼,放纵低水平制作,放任低俗趣味的张扬和资本的绑架。只有克服这些弊病,才可能使作品突破“高原”的制约,向“高峰”攀援。
因传世之义而矢志“三精”
作品是文艺家的立足之本,创造“高峰”作品,光有热情和决心远远不够。文艺家和文化管理者都需要关心如何使作品的思想精深起来,艺术精湛起来,技术精良起来。我们需要虚心学习,不断充电,关注社会发展变革,注重学习文艺理论,补充文史哲知识。我们需要学会善于在生活中发掘提取鲜活的素材,激发独特的创意构思,以小见大地体现中华思想理念、美学精神,学会赋予作品丰富隽永的内涵。我们需要有宽阔的视野、充沛的艺术想象力和意匠精神,以敢于试错、废稿三千的执着,打磨创作技巧和运用精妙的语言形式,精心设计作品的整体、局部和细节的协调关系,而不满足于炫技、视听效果,等等。但是,最终在作品背后起着驱策作用的,还是作者的思想境界、人格修为和艺术感悟力。我们还需要行万里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关爱他人,需要克服自身的偏狭、自恋、怯懦和虚荣之心,以及永远不会没有的“无知”。说到底,要想创作出能够与中国古代传统拉开距离、与现代西方艺术保持距离、与现实生活和人民零距离、与时代贴近距离、与高峰目标缩小距离,能够折射历史与人民辉光的有筋骨、道德和温度的作品,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深度和厚度的人。
当然,我们还需要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在把握导向与核心价值的同时,给予文艺家、文艺作品更多的信任、理解、尊重、扶持与呵护。惟其如此,当代中国文艺才会繁荣可望,传世可待,高峰可期。
文:冯远(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
编辑制作: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