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把老百姓的民生痛点,作为改革开放的切入点”,上海市委书记李强道出了百姓心声,彰显了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民生逻辑”和“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改革开放再出发,必须付诸有力行动。要聚焦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精准发力、勇于突破,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重整行装,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把老百姓的民生痛点,作为改革开放的切入点。
一枝一叶总关情
民生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痛点是群众生活中的“老大难”。“痛点”,顾名思义,即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解决,会让人很痛苦。具体来说,就是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把解决好民生“痛点”作为改革开放的切入点,从上海市政府公布的2018年要完成的31件实事可以看出,这些项目兼具托底性、普惠性、导向性、协同性,更加注重慰老爱幼扶弱,解决特殊困难群体最迫切的民生难题;加大公共服务供给,重点向郊区和薄弱地区倾斜;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提升市民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列出了一长串的“民生数字”:新增50万个就业岗位,新建5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8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新增7000张养老床位,改造1000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新建和转化租赁房源20万套,完成1700台老旧电梯安全评估,新建改建30家标准化菜市场、500家社区智慧微菜场,开设500个小学生爱心暑托班,新建和改扩建35所幼儿园,开办20个社区幼儿托管点,新增1000个方便户外职工休息用餐的“爱心接力站”……
精准的目标,承载着人们守望的美好愿景。“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体现着政府工作的“温度”。
努力打造品质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进入新时代,民生需求也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大家有许多收获的同时,仍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直接影响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更高。“需求在变化,我们的政府要跟上”。在保障好“底线民生”的基础上,要做好“品质民生”这篇文章。正如李强书记指出,一座城市的温度体现在方方面面,既要夯实底线民生、保障基本民生,也要努力打造品质民生。
诸如,如何让住房租赁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怎么解决小区停车难?“通讯录里的父母”怎样养老?如何提供更多“健康管家”?如何整治“坑老”的保健品陷阱?如何为移动支付系好“安全带”?如何消解“陪读大军”背后的教育焦虑?如何留住都市的文化乡愁……“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当务之急,就是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在大调研中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既要问需,也要问计”,摸清老百姓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精准发力、勇于突破,探索出民生“痛点”解决之道,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民生连着民心。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种期盼“就是改革开放的方向和潜力,就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原动力”。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解决好民生“痛点”,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改革开放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群众中蕴藏的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就能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新动能。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