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NASA 发布了一项志愿者招募计划。只需在床上躺 60 天,每人就能拿到 18500 美元的酬劳,折合人民币 12.5 万元,堪比一年收入。
不过,这个过程可比你想象中的艰难多了。
为了研究人体在太空中的变化,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正准备进行一次“卧床休息研究”。他们准备招募 24 位志愿者,来完成实验。除了能拿到丰厚的酬劳,志愿者也算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避免志愿者无聊,在空闲时间里,他们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前提只有不离开床铺。例如,在床上读各种书、学外语,亦或是疯狂打游戏、补番。只要是能在床上完成的事,你都可以为所欲为。
不过,想当志愿者自然要经过一系列的筛选。
条件不难,年龄在24岁至55岁之间,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但因为实验地点是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所以也要求志愿者会讲德语,方便交流。
一旦入选,志愿者会先有5天的时间适应实验环境。在这之后,他们才会正式进入实验阶段。
不过这种“躺”其实与大家的想象有些出入。这项实验全名为头低位卧床实验,是地面失去重力生理效应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在60天的实验里,志愿者必须以头部向下倾斜6度的姿势躺在床上。
这种头朝下,脚朝上的姿势,会减少流向腿部的血液,能很好地模拟太空微重力对人体的物理影响。其实,这也是宇航员训练的一个基础项目之一。
在这期间,志愿者所有的生理需求都必须贴着床铺完成,不能坐更不能站。也就是说,无论是吃饭、上厕所、洗澡,你都将以一种“头重脚轻”的姿势完成。
▲卧床实验吃饭
而伙食方面,虽然会有工作人员专门端到到你的面前,但这些食物,都是经过营养师专门搭配定量供餐,保证志愿者的正常体重。只有在偶尔情况下,才会有点小甜品、小零食解馋。这真没有想象中的轻松,所以NASA给出这么高的报酬是有道理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宇航员的身体将会受到各种负面影响。而在这项模拟太空微重力的卧床实验中,志愿者也会与宇航员经历类似的身体变化。
首先,在失重的环境下,人类的全身骨骼肌会发生废用性萎缩。在一切物体没有重量时,肌肉就不需要克服这些力做功,于是肌肉逐渐退化。而这种情况,也发生在长期卧床的时候。如果不加强运动强度,宇航员的身体可能难以熬过漫长的太空旅行。
▲这也是为什么太空舱内设有各种运动设备的原因
不过更恐怖的,还是骨骼受到的损坏。在地球上,老年女性的骨质流失为每年 1%,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群体。但在微重力环境下,普通人骨质流失率可比老年女性快得多。基本上,他们一个月的骨质流失率就比老年女性的一年要高,平均达 1%-2%。
除此之外,一直倾斜卧床的志愿者,还会发生体液流动重置。他们下部肢体的体液,会回流到胸腔、头部等上端位置,使身体质量重量重心上移。实验结束后,24 位志愿者都会出现“太空鸟腿现象”。
他们的上半身会面部浮肿、头胀、颈部静脉曲张,甚至连胸脯都变得比平时大不少。但下半身,则会明显出现腰围更小、小腿更细的情况。除此之外, 颅压增高、视力下降、免疫系统紊乱等麻烦也会纷纷找上门来。
▲这是一对双胞胎,340天的太空之旅使右边宇航员头大、脸肿
可能对志愿者来说,唯一的好处也就是能让自己长高了。因为脊柱不会受到垂直重力的压迫,26 块椎骨间的缝隙就会被舒展开来。这样,原本已经固定的身高则能增加 2 到 5 厘米不等。想要体验“二度发育”,或许可以踊跃报名一下这项实验。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长高只是暂时性的。只要回归正常生活,一般用不了个把月时间,身高就会被打回原样。同样的,前面提到的负面影响,想当志愿者的也大可放心,这大部分都是可逆的。
实验结束后,志愿者也会像宇航员刚回归地球那样,需要经历 14 天的休息期和康复训练期。在这之后,他们才能正式回归日常生活。在实验结束后,志愿者也会获得一个证书,上面印着的正是一个宇航员。
考虑到志愿者的身体状况,这类头低位卧床实验周期一般设置在5天至70天,不会太长。不过一部分志愿者,还有唯一能站起来的机会:定时前往实验室内的离心机。
离心机的旋转臂会以每分钟 30 转的速度进行旋转。这样能迫使他们的血液回到志愿者的下肢,以此模拟地球重力的影响。科学家组织这次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离心机消除这种负面影响的效果,为漫长的太空旅行作准备。
2015年,一位名为德鲁(Drew Iwanicki)的志愿者就在网上分享了自己参与卧床实验的感受。实验开始不久,他那一点新奇感很快消失,继而进入无尽的无聊与焦虑。除了心情烦躁,他的身体也难以适应长时间静止不动。
▲德鲁(Drew Iwanicki)
全身无力,直冲脑门的血压带来的头痛,都让他受尽了折磨。实验结束过后,他连站立都变得十分困难,必须有人搀扶。而之前的志愿者们,也全都没办法保持站立姿势超过 15 分钟。
▲志愿者期间的德鲁
但德鲁最后也说了一句让人鼓舞的话:“虽然这个项目消耗进了他三个月的生命,但它却是这里所有工作人员四年来工作的全部”。尽管实验让他受尽了折磨,但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可能是躺得太久,在站起来的那一刻,他竟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纯粹快乐。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综合自公众号科研圈、SME科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