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必曲,仍须立我志。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
“四十年京兆一技人,求新服务不爱名,一称专家已过誉,惭愧国人赶超心!”
这是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北斗”卫星创始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院士写的两首诗。这是他光辉一生的写照。陈芳允院士1916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台州黄岩,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1938年初,进入西南联合大学学习。1945年初,到英国A·C·Cossor无线电厂研究室参加雷达研制工作。1948年5月,陈芳允回到上海,在中央研究院工作。解放后陈允芳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工作,1953年调到北京物理所工作;1967年,调到国防科委某基地,从事卫星地面测控网的研制和建设工作;1976年,调国防科委测量通信总体所任副所长;1984年,调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任常任委员;1988年后为国防科工委顾问。
陈芳允是谁?
如果我说,这位名叫陈芳允的人
曾经因为自己卓越的创造和杰出的智慧
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科技进步
乃至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命运
又有多少人会相信呢
1985年6月20日,经众议院批准
美国为“星球大战”计划拨款
25亿美元立即在世界掀起狂涛巨澜
甚至有人比喻说
美国总统里根打了一个小小的喷嚏
便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大感冒
苏联随后提出《高科技发展纲领》
法国总统密特朗首先提出“尤里卡”计划
得到西欧17国赞同和支持
日本政府提出了
“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基本政策”
世界各大国摩拳擦掌
中国该怎么办
作为一个饱含家国忧患的资深科学家
陈芳允忧思难寐
1986年2月的一个晚上
陈芳允来到中关村中科院的宿舍楼
按响了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
王大珩家的门铃,两人不知不觉中
便聊了一个晚上
陈芳允在告别时
和王大珩约定联名给中央领导人写封信
这样可能事情更好办一些
落实起来也更快一些
一个多月后1986年3月3日
陈芳允、王大珩、王淦昌
杨嘉墀四位科学家拿出了一份
“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
并于当天送到了邓-小-平手中
3月5日,邓-小-平就亲笔作出重要批示
此事宜速作出决断,不可拖延
党中央迅速部署召开了一系列有关会议,
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并拨款100亿元,在7个技术领域
15个主题项目,开始了高技术的攀登
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资料显示
在“863计划”提出后的15年间
共获得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
发表论文4.7万多篇,
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
“863计划”突破的关键技术
使我国在生物工程、药物、通信设备
高性能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平台
人工晶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方面
成为国际高技术竞争的热点领域
具有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这些产品,开始形成我国
能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实力
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生长点和源头
陈芳允是谁
他不仅是国家“863”计划发起人之一
他还是中国航天测控技术奠基人之一
是中国首批资深院士
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理论奠基者
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
2000年10月31日凌晨0时02分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
“北斗导航试验卫星”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
而这一天也将被载入史册,
中国的北斗将开始走向世界的北斗。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路走来,可谓是历经风雨,饱经风霜。如今,有一种霸气,叫中国北斗!
曾经,美国凭借着GPS卫星定位系统领域一家独大,迅速垄断,掌握着全球的每一寸土地。那时,我们看着,内心充满了不甘。
从1983年著名科学家陈芳允院士提出双星定位设想,到如今我国的卫星导航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如今北斗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
有人说,要记住陈芳允
只需记住他的两个特点就行:
一是自己给自己理发
二是自己给自己缝补衣服
科学大家无一不是这样
生活至简!
祖国至上!
向陈老致敬!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综合自综合军事网、热血方阵V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