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江苏一家企业设置了“情绪假”,职工每个月可以不说明理由请一天假,还是带薪的!
这家公司的工会副主席表示:公司的“情绪假”制度已经实行3年了,出于隐私保护的考虑,我们也会主动给员工休假。
“情绪假”,羡慕不?
得知这则消息,不少网友大呼“还招人吗?”“这是刚需,实名羡慕!”
的确,“情绪假”,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暖。背后透露出的“人性化管理”,更是一个企业该有的价值观。
现代社会节奏很快,吵架、失恋、迷茫……现代人其实面临种种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难免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如果带着压力和愤怒工作,不仅伤害员工身心健康,工作效率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给企业和自身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如果有个假,可以让员工名正言顺地卸下坚强的面具,不用情绪饱满地心理建设;可以尊重员工的隐私,给予解决问题的时间,哪怕只有一天,也让员工的情绪获得一丝喘息,获得一份体谅。这样的假,谁不渴望?其实,“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在管理学上早有研究。1924年,哈佛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曾经做过一项著名的霍桑实验,就是探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对工人工作效率的影响。其实,“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在管理学上早有研究。1924年,哈佛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曾经做过一项著名的霍桑实验
结果发现,工作环境的明暗、作息时间的调整,和工资支付的改变,其实并没有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反而是对员工情绪的疏解,和“与人为善”的管理方式,让工厂产能有了显著提高。
这一发现颠覆了早期管理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代之以“社会人”理念,认为金钱不是刺激员工积极性的唯一动力,反而是员工士气和工作情绪,这些管理者可能忽视的方面,才是员工工作热情的源头活水。
这一研究多少印证了“人性化管理”的科学依据。放在今天,更宏观地来看,伴随经济形态多样化发展,“人性化管理”也更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个自由开放的工作氛围,才更有可能冒出金点子,催生新业态,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尽管不少企业认识到“人性化管理”的好处,但不少仍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常州这一企业的“情绪假”,则是拿出了切实的制度和规定,让员工偶尔的“任性”也有处安放。
同样的,不少企业为也有其他的“人性化举措”:为员工子女提供补充医疗,下午茶发放水果,配备休息床,报销夜班车费,光棍节提前发工资……
其实更宏观地看,在产业升级成为时代语境的当下,创造性工作岗位增多了、要求提高了,必然要求企业对人的情绪、态度加以关照,让个体以更自如松弛的态度来工作。这是员工期待的福利,事实上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项。“捆绑”不如“信任”,“栓心”不如“暖心”。希望每一个人所盼望的温暖,不止存在于“别人家的公司”。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综合自光明日报、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