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来越多元化的现代大都会,当街见到着装奇异的人并不是多么稀罕的一件事,如果对方不是在拍电影,那多半是正在玩cosplay——出于对动漫、科幻、神话人物的喜爱,把自己化妆打扮成幻想世界中的模样。不过作为一位coser,像森万里子(Mariko Mori)这样的着实不多见,她不仅自己化身为sci-fi造型,还做出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未来主义作品,成为蜚声国际的视觉艺术家。
她来自二次元
森万里子1969年出生于东京,来自一个科技+艺术味浓浓的家庭,父亲是一位发明家,母亲是一位欧洲美术史专家。她在青年时代就进入了顶尖的时尚策源地——东京的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毕业了继续前往伦敦深造,先后在比亚姆肖艺术学院和切尔西艺术设计学院学习,之后就去艺术之都纽约放飞自我了。
大学时期就从事模特拍摄和表演的里子,一开始选择摄影作为自己艺术表达的手段,她有着典型的东瀛样貌特征,配以银光闪闪的金属感装束,真是自带一种二次元气息。
她也拍摄过看起来有点雷人的造型——来自印度婆罗门教的菩萨“吉祥天女”,然后不忘在周围放上一圈大眼外星人。对科幻、宇宙题材的喜爱从一开始就激发着森万里子的灵感,并贯穿了她的创作,为她带来超越现实的途径。
让你看见中微子
1997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取名为Nirvana的吉祥天女造型为她赢得了大奖,这标志着森万里子从一位模特coser跻身国际艺术家行列。1996-1998年期间她推出了一系列名为“深奥宇宙”(Esoteric Cosmos)的作品,结合日本传统、东方神话、东西方艺术形式,并将时装、游戏、科幻和互联网文化融入其中,独树一帜的风格迅速成为“新人类”艺术的典范。
▲Esoteric Cosmos(love of love),1997
▲Wave-UFO,2002
2002年森万里子再度以Oneness系列探讨外星文明和不明飞行物的主题,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Wave-UFO,一个流线型、重达6吨的圆形舱,观众可以从台阶步入内部,观看圆顶上播放的投影。艺术家想用这个介于大型雕塑和结构建筑之间的形式,传达一种让人类通过积极、创造性的进化交流来超越文化差异的呼吁,充分地响应我们的集体身份。
▲Tom Na H-Iu II,2006
Tom Na H-iu作为森万里子最为著名的作品,曾在Chichu美术馆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伯灵顿花园等地展出,展现了现代科学中的重要议题,也显示出了她对宏大题材的驾驭。这是和东京大学宇宙射线研究所、神冈天文台合作的项目,以玻璃和不锈钢制成一块立石,配以LED照明,其神奇之处在于每当远方的探测器探测到来自超新星爆炸时因放射性衰变所释放的中微子,“巨石”就会发光,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一个天文学上的原始观测数据。
而这个作品名也是意味深长,Tom Na H-iu一词来自凯尔特文化,代表灵魂在经过长长迁徙之后进入轮回的场所。它也是Rebirth系列中的代表,这个系列还包含了White Hole和Miracle等,从中我们看到,进入新世纪之后,艺术家所秉持的未来主义视觉风格已相当鲜明,成了她的某种标签。
▲White Hole,2008
▲Miracle,2001
宇宙不停诞生
我极其喜欢的一个森万里子作品是Journey to Seven Light Bey,2011年12月6日在Adobe数字媒体博物馆(AMDM)上展出,现场观众可以看到她在冲绳的宫古岛上安放的太阳柱和月光石,它会随着海湾的潮汐运动而变换颜色。里子想以这个纪念碑式的装置去鼓励人们更多地了解自然界,她解释说,“这项工作旨在统一天和地。它将是一个持久的见证,致意我们周围环境的自然之美。”
▲Journey to Seven Light Bey,2011
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前,森万里子为此项全人类的体育盛会制作了一个丙烯酸塑料环,放置在距离里约两小时车程的特雷索波利斯的特雷泽瀑布上方,高达30米。
这个环被解释为奥运五环的一个补充,象征着人与自然联结的第六环。由艺术家和国际知名的结构工程团队Arup合作设计,他们在材料加入了从天然珍珠中提取的色素,当阳光从前面照射时,它看起来是蓝色的,而当阳光从背面照射时,则呈现为金色。
▲Invisible Dimension,2018
去年森万里子的一套几何造型Invisible Dimension在纽约Sean Kelly画廊进行了展出,她本人还欣然去现场进行了茶艺表演。五个扭来扭去的雕塑,其实都是莫比乌斯环的变形,而里子则用这个古老几何体来表达一种宇宙被无休止地创生出来的过程。据称,作品的启发来自普林斯顿物理学家Paul Steinhardt 和 Neil Turok撰写的《无尽的宇宙》(Endless Universe)一书,里面提出了一种大爆炸之前的宇宙模型,认为我们的宇宙是两个膜(Brane)的碰撞所产生出来的。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科学艺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