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勒瓦娄哇技术风格的石核,来源:《Nature》论文
早在旧石器时代,西方的“先进技术”就已传入中国,这是不少西方学者所持的观点。因为当时代表人脑认知能力高度发展的“第三技术模式”,在西方出现的时间比中国早了十几万年。然而,英国《自然》杂志于今天凌晨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将中国出现“第三技术模式”的年代从距今3万至5万年前,向前推了十几万年,基本与西方同期。
学者们所说的旧石器时代的“先进技术”,指的是一种打制石片的“勒瓦娄哇”技术。运用这一技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可从大块原石上根据事先的规划,预制好一定形状的石核,再将取下的石核切削成规整、锋利的石片。这些石片既可单独作为工具使用,也可再加工成别的石器——整个过程就像做刀削面。这一技术被认为是人脑认知能力高度发展的体现。
▲具有勒瓦娄哇技术风格的黔西观音洞遗址石器文物手绘图,来源:《Nature》论文
考古证据表明,在西亚、非洲和欧洲,勒瓦娄哇技术曾在距今约30万至20万年之间被广泛应用;而在西伯利亚地区,直至3万年前仍然在使用。我国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地发现的勒瓦娄哇技术的痕迹,时间大约是距今3万至5万年间,较西方晚了十几万年。
此次,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李波教授、胡越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黄慰文、侯亚梅等学者合作,在我国黔西观音洞遗址的发现,对这一假说提出了挑战。
“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观音洞遗址是我国长江以南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距今约20万到4万年。李波和同事分析了过去从黔西观音洞遗址挖掘出来的2273件石器,发现45件具有勒瓦娄哇技术风格的剥片特征,其中包含4件工具、11块石核和30块石片。随后,他们利用光释光技术进行测年,认定这些石器距今约17万至8万年,与西方使用“第三技术模式”的时间大体一致。由此,该研究团队认为,中国的先进石器制造技术并非依靠西方传入,也可能是族群变化或趋同技术进化导致中国出现类似西方的勒瓦娄哇工具。
▲黔西观音洞遗址入口,来源:《Nature》论文
不过,也有学者表达了不同意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星认为,李波团队所研究的石器是否体现了勒瓦娄哇技术,学界尚无一致看法。高星表示,看待我国旧石器时代人类行为演化应具有全球多样性和区域独特性视角,西方的技术分期模式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我国。
▲黔西观音洞遗址入口,来源:《Nature》论文
作者:金婉霞 许琦敏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