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熊猫保护与繁育国际大会暨2018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年会在成都开幕。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次发布了我国最新的圈养大熊猫数据。截至今年11月,我国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再创新高,全球圈养数量达到548只。今年共繁殖大熊猫36胎48只,存活45只,幼仔存活率达到93.75%。
其中,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繁育成活31只,含旅居马来西亚繁育成活1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繁育成活11只,含旅居日本繁育成活1只,北京动物园繁育成活3只,已基本形成健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大熊猫种群。
据了解,早在1963年,我国林业部门就在四川省卧龙林区等地建立了4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上世纪末,又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大熊猫栖息地条件明显改善,野外种群逐步恢复。
野外调查显示,我国大熊猫野生种群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长到1864只,保护的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从139万公顷增长到258万公顷,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数量从15个增长到67个,有效保护了53.8%的大熊猫栖息地和66.8%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随着2.7万平方公里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挂牌,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中国大熊猫保护事业将会掀开了新的篇章。
目前我国与17个国家、22个动物园开展了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项目,在外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大熊猫数量58只。大熊猫既架起了国际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纽带,又将世界保护工作者聚集到一起,成为濒危物种全球保护的典范。
据悉,接下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认真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抓好大熊猫就地保护和野外放归工作,着力解决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和基因孤岛化问题。同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认真组织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提升大熊猫保护管理水平。
在不断加强野外大熊猫保护的同时,我国圈养大熊猫繁育也实现了优生优育、优质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在成功攻克大熊猫繁育难题后,通过制定全国大熊猫繁育配对计划,推动基因交流,进一步加强大熊猫遗传学研究与管理。近几年来全国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平均亲缘关系值逐步降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不断上升。截至2018年11月,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再创新高,2018年共繁殖大熊猫36胎48只,存活45只,全球圈养数量达到548只,已基本形成健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大熊猫种群。
作者:张鹏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