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公众普遍关心的疫苗接种安全性问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金侠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主管医师李智,今天在做客上海自然博物馆绿螺讲堂暨“新问题沙龙”时表示,疫苗的广泛接种对预防传染性疾病至关重要,疫苗接种绝不可“因噎废食”。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用疫苗生产国。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提供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生产5000批、7亿计量单位的疫苗数量。2006年至2017年的十一年间,共检查出不合格批次317批、1900万人份,合格批次率大于99.30%,合格计量率高于99.99%。
由于各人体质原因,即使接种合格疫苗,也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金侠举例说,他在美国工作期间,就曾因接种流感疫苗而引起身体不适,在家休养了一个星期。“由于疫苗生产时会用到酵母、鸡蛋和明胶等介质,如果对这些东西过敏,就可能引发不良反应。”金侠援引美国相关研究数据说,普通人群每接种1000万份疫苗,大约会报告1万到2万例不良反应案例,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率约为0.1%至0.2%。这其中,85%的不良反应都属于发烧、局部红肿、身体酸痛等轻微症状,极少数重度不良反应可能导致死亡。
既然接种疫苗存在一定风险,那我们还要打疫苗吗?对此,金侠态度非常肯定:“自人类消灭天花以来的一百多年来,疫苗的广泛接种为预防传染性疾病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过去四十年,扩大免疫规划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公共卫生进程。仅1992年至2014年间,乙肝疫苗接种就使得约1.2亿人免于感染乙肝、2800万人免于患上慢性乙肝。
“当人群中某种疫苗的接种比例下降到一定标准以下,那么,那些几近销声匿迹的疫情将会卷土重来,这是从多年历史经验中得出的教训。”李智说,1974年,英国发生了36起因接种百白破疫苗而引发严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案例。由于电视新闻的持续报道,引发公众恐慌,导致接种工作中断,接种率从81%大幅下降到31%。而随着疫苗接种率的下滑,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较之前提升了上百倍。李智表示,疫苗接种并非纯粹的个体选择,只有当人群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比例,才会形成人群免疫力,进而达到预防传染病大规模流行的目的。
对于接种疫苗,社会上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一次接种多种疫苗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对此金侠表示,在目前生产的所有疫苗中,只有登革热疫苗发生过四种登革热疫苗相互干扰的情况,其他均可一次性接种。
文:沈湫莎
编辑:沈湫莎
责编: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