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创新创业,卓越未来”第三届浦东新区创新创业大赛今天上午在上海科技馆开锣。据统计,今年共有6520家小微企业报名参赛,较往年增长4.3%,第一次报名参赛的占50%以上。上海已经连续5年成为全国参赛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为上海科技型初创企业展示自己的首选窗口。
“师兄”传授经验,珍惜“同路人”
上海岸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吴辰冰是作为“返场嘉宾”出席今天的创新创业大赛的,去年他从这个舞台上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代表上海取得了全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技术领域的总决赛冠军。
岸迈生物是一家主要开发肿瘤免疫类药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创新创业大赛上亮相后的一年,这家企业成长速度惊人。首先是招募到了更多人,去年他们员工数扩充了50%,其次是有更多投资人找上门来,经过选择,他们完成了2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第三是有了更多的技术合作伙伴,他们将技术授权给信达生物,很快就推进到临床开发阶段。
吴辰冰由衷感谢这个赛场,他认为每个小微企业都应该在大赛上磨练一下,优胜固然能获得投资人的青睐以及大赛配套的扶持资金,输了也能认识一批同领域内的优秀、前沿创新企业,他认为这些“同路人”才是企业未来成长路上最重要的资源。
前沿技术蜂拥而至,协同创新共创未来
一支只有3个人的团队,却豪不迟疑地报名参加了大赛,齐悟大脑团队合伙人施蓓蓓说,创业就是要快。
齐悟大脑专注于机器人的语音和语义识别,去年底他们才刚来上海组建团队,不过在此之前已经在美国芝加哥有了10多年积累。之所以选择上海,是这里应用多,机会多。比如下个月,他们就将和上海文娱产业展开合作,让某个动画形象用上他们的“大脑”,平面的卡通人物就能根据实际情况和人对话。
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领域,中国发展势头强劲。比如在语音识别方面,科大讯飞的名声就很大。施蓓蓓说,他们与科大讯飞的关系好比“大脑”和“耳朵”,科大讯飞在听写方面比较强势,他们更注重记忆和理解。
这也是他们选择上海创业的原因,她说,当前的创新不再是某个公司的单打独斗,以智能语音为例,既要有耳朵听,也要有大脑理解记忆,还要有嘴巴说出来,上海有许多这方面的创业团队,她希望在高科技的生态群落里获得更好的发展。
多向打分机制,让评比更有益循环
越来越多的参赛企业,分散在全市数十个参赛点,对大赛的组织能力提出考验。今年大赛创造性地推出了多向打分机制,即评委赛中对参赛者打分,参赛者赛后对评委和赛点也要打分。
记者从大赛APP上看到,打分采用五星评分标准,对专家的打分点包括态度、互动、经验,对赛点的打分点包括服务、交通、环境,此外还可以提交补充意见。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创业大赛举办至今已经7个年头,大赛主办方每年都会听取各方面的声音,不断完善赛事的各项议程。
“新增的打分机制从多维度进行分项设置,建立评分系统,将更有效地了解三方的具体情况,促进比赛进程向着更有益的方向循环。同时,也有助于主办方发现赛事举办中的不足,查缺补漏,将赛事更好地做大做强。”这位负责人如此表示。
编辑:钱家跃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